
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并使之落地,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技术进步是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物质基础今天,互联网和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进步,在改变了全球经济生态的同时,也改变了经济规则。网络金融对银行的冲击,颠覆了货币的“特殊商品”属性和“主权货币体系”;信息化条件下,斯科教授“企业的诞生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的名言遭遇托夫勒“规模经济向非规模经济和聚合经济过渡”“组织结构上由层序化向分子化结构演变”的挑战;经济主体面临的“边际效益递减”法则正在被凯文·凯利的“指数价值(成功是非线性的,如果网络中节点的数量以算术级速度增长,网络的价值就以指数级速度增长)”法则和“回报递增(在网络经济中,成功是自我增强的,“边际递增”,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并形成正反馈)”法则替代。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言:“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掌握整个经济链的成本,需要与经济链中的其他成员合作,共同控制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益。因此,企业已经开始抛弃只计算组织内部成本的做法,转而计算整个经济流程的成本,而在这个经济流程中,规模最大的公司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在互联网世界,借助数据平台,经济主体的交易时间和空间已远远超越了以往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也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关联交易大大突破产业链或供应链关系,单个经济主体的生存、发展不可能独立于其他经济主体。开放的“网络”和“平台”,极大地改善了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大消除了持续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使经济主体的“未来(预测、决算、预算等)”变得透明。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以原子核裂变式地创造数据的同时,也使得这些数据能够迅速集聚、比较、分析、研究,为会计人员发挥专业技能、创造价值提供了机会。所以,技术进步已经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奠定了客观物质基础。
二、改变观念是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内在动因经济主体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需要改变观念。第一,理解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全球一体化”“注重无形事务”和“互相联结”。信息技术构筑的现实世界已经被“饼干(cookie)”淹没,生活在互联网中的人类失去了隐身之地,同样经济主体也没有“私密”可言。“提高个体利益最可靠的方法是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益(凯文·凯利)”,在相互依赖的经济生态中,单个经济主体向市场提供信息,同时是其应对不确定性和避免自身盲目性的手段。第二,理解资源和财富。信息时代的物质世界是“充裕”而非“短缺”,如今最稀缺的是“关注”,最重要的资源是“数据”,就如同腾讯、360、百度等,他们提供的“免费”背后是吸纳“关注”,通过“关注”集聚数据,在数据中寻找机会,运用机会创造财富。三是理解会计职责和存在的价值。信息革命的本质是将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和原动性活动“数字化”的过程,如果把货币的诞生看做是人类社会对自身劳动价值和劳动成果(商品)以及相关社会关系的“数字化”,那么以货币为基础、以货币循环为对象的会计就是“人类原始信息化”的执行者和推动者。会计的天然职责就是“数字化”,会计的价值就在于“将数字转化为财富”。随着信息革命浪潮的涌动,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的大数据成为今天人类社会的共同资源,会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