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步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步伐

管理会计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会计,这是人们对管理会计的普遍认识,也是社会对管理会计所寄予的厚望,显然,管理会计是会计中的“高大上”,一个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不仅是一名会计专家,更是一名管理专家,不仅需要掌握财务会计知识,而且还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和良好的职业品行及人际关系。要通过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综合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参与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中。此外,管理会计人才还需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即一个优秀的管理会计师应该是“通才+专才”完美结合体。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以下两种状况在我国高校中应该是普遍存在的不争事实:一是重科研轻教学,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均很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会计教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而且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计算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得不到重视。二是教师普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甚至不少都有海外受教育背景,但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很少。许多教师的成长轨迹就是学士———硕士———博士———教师———教授,他们从学校的学生到学校的教师,从未出过校门,从未接触过实际。这些教师也许关起门来搞理论研究的水平很高,但要他们去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就勉为其难了。以上这两点情况足以说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是难以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改变目前高校的评价标准,不能继续再以发表几篇理论文章来决定一个学校的档次及一个教师的水平,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深化产业融合,校企合作”。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并创造企业价值为己任的管理会计,就更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怎么融合?怎么合作?基本的道路无非两条。一是请进来。请管理会计工作取得成效的单位的CFO 或CEO来学校,不过不仅仅是局限于请他们来学校讲学,传授管理会计经验,更要请他们参与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到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之中。二是走出去。学生要走出去,去了解企业实际的产品工艺流程和经营管理状况;教师更要走出去,要鼓励教师兼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与国家的政策、制度不矛盾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教师应该承担起解决企业(实习基地)实际问题的重任。高校与企业要联合起来,去系统地总结我国管理会计实践。中国人不缺乏智慧,中国企业也不缺管理会计的经验,比如50年代的车间、班组核算,60 年代的成本、资金归口分级管理,70 年代的内部结算,80 年代的内部银行和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90 年代的邯钢经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等。这些土生土长的管理会计经验都需要我们去发掘、去总结。管理会计的这些经验与做法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企业,所以,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也必须根植于企业这块土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而且也是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步伐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副教授舒敏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