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2年年底至今,财政部陆续出台了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正式拉开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大幕。改革序幕的拉开,为行政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任何一项改革,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落实,都将沦为一纸空文。
笔者长期从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拟结合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制度要求,谈几点对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从管理理念来看,应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解为全链条、全方位的管理。在实践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有机融入到单位内部管理中去,深刻体会加强财务管理对于提高行政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纪律、提升履职效能的重要意义。从管理长度来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应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执行评价、评价结果运用等工作;从管理宽度来看,财务管理应包括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监督等工作。面对冗长的管理链条、多元的管理内容,要履行好财务管理职责,笔者认为首先应在理念上做好以下几个转变:一是从“要我管理”向“我要管理”转变。财务管理应改变其被动接受经济活动结果的现状,努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单位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去,充分发挥为管理决策出谋划策的作用。二是从“单一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变。财务管理应将视野从传统会计核算的框框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全面管理,关注各个管理职能的协调统一、相互配合,提升财务管理的系统性。三是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财务管理应将各个静态的业务处理环节有效地进行串联,充分考虑其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特性,做到各个业务模块有机结合、全程控制,动态管理好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过程从管理过程来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应是包括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财务管理。目前在行政单位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财务管理职能仅局限于传统财务会计的事后核算,财务工作更多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经济行为的结果,导致管理被动、管理无效的情况时有发生。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构建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模式。一是建立事前审核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关口前移”。在审批过程中,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审核所需使用的经费是否有预算安排、开支的内容是否确有必要、开支的标准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等,这一方面强调了预算执行的刚性,为以后年度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给后续的规范核算提供了保障。二是完善事中控制制度,保持管理实时跟进的态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方案的调整等特殊情况引起经费变动的,应及时申报审批,由财务部门重新根据新的项目执行方案核定经费,并与经费使用部门协商解决经费来源后才能实施。坚持事中控制,对经费使用全过程始终坚持预算先行,能进一步强化预算刚性,真正做到无预算不支出。三是建立事后监督制度,致力打造财务管理闭合循环。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起财政资金使用必须经得起各方监督检查的观念,在实践中应建立起“有错早发现、发现必纠正、杜绝再发生”的内部审计制度。
三、推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针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链条长、内容多的特点,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讲求方式方法,开拓创新管理方式,力求做到管理合理、有序、高效。一是建立健全单位开支标准。近年来我省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出标准,为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但实际工作中仍有很多标准尚未明确。如何妥善把握好这些尚未出台标准的支出,成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关键的控制点。
笔者认为,对于与财政部门已经出台标准内容雷同、性质相近的业务参考财政标准执行,如讲座授课费参照培训费师资标准执行、各项评审费参照课题评审劳务费标准执行,这可以有效杜绝经费使用单位盲目申报使用财政资金,有效达到厉行节约的目的;对于单位的批量业务,如委托中介机构检查工作,在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限度内敦促经费使用部门与服务提供商签订一揽子服务收费标准,在各方认可的基础上依据实施;对于单位内部事务,在对历年经费使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考虑政策允许开支标准,根据厉行节约的要求,从紧制定单位内部执行标准;对于个性化业务,在细化需求的基础上向多方供应商询价,在充分了解市场公允价格后从严控制。二是推行业务与财务双重管理的模式。财务管理工作要避免出现业务部门只管用钱、财务部门只管付钱的传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对归口管理业务懂行、财务部门对财经法规制度熟悉的特点,建立业务与财务密切配合、互补管理的模式,有效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三是加强绩效评价工作,并建立评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机制。牢固树立“谁用钱,谁担责”的观念,逐步建立“用钱要问效,无效必问责”绩效问责机制,将资金使用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一分钱花出两分钱”的效果。同时,杜绝出现“为了评价而评价”思想,要将评价结果有效运用到以后年度预算安排中去。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还有很多,如定期公开各部门经费执行情况,将经费执行情况作为财务管理重要指标纳入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单位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持续探索,大胆尝试,力争以管理方法为抓手,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大力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目前,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管理等各项工作都依托财政信息化展开,行政单位作为各个系统的操作者,面临着财务信息日益丰富、勾稽关系日益复杂的现状。财务工作者要从纷繁复杂的财务数据中提取信息,将其转化为决策管理的可用数据,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这必须依托信息化展开。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并非单纯的信息化技术与财务会计的嫁接,而是以此为契机的财务管理流程的再造。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资料的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传统业务内容,还应包括运用财务管理的手段进行预算控制、网上审批、财务指标分析等内容,是对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动态信息”进行处理。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的实时查询系统,通过该系统,各经费使用单位可以实时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预算核定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资金结余情况等内容,便于其合理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有序使用经费。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初探也让我们感受到信息化手段对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加强财务管控的力度、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财务信息的精细化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陆茵 单位:浙江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