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晓姿 浙江中汇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
成熟有效地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并非一蹴而就,至少需要全行业三至五年研究、摸索和磨练的过程。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是在比较理想状态下才能实现的。在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引入的初期,审计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其优势的发挥,因此我们现阶段需要应对和逐步解决现存隐忧。具体措施包括:
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和方法的研究。在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之前,首先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标准部或专业技术部应对新准则中风险导向准则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制订符合准则且操作性强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开发能正确引导注册会计师执行和判断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
充分考虑风险导向审计对人员配备和员工培训计划的影响。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下,注册会计师不仅应具备足够的会计审计知识,还需具备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经营目标和战略及其相关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对员工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提升和拓展是必要工作。
应对风险导向审计引起的转换成本的上升。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要求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承接新的审计业务或首次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一般转换审计成本较高。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将风险和财务报表相联系,注册会计师可尽快找到经营风险过程中与财务报表有关的部分,而不是追查所有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将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程序相联系,将进一步审计程序重点放在高风险领域。这些策略都能有效抵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带来的审计工作量和成本上升。
逐步建立客户分类服务体系。由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时间较短,与国际会计公司相比大部分规模有限,业务承接往往以部门为单位,而每个部门承接审计客户的行业种类没有明确限制,这种格局不利于整个事务所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下,对客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分析和风险判断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在行业和性质充分了解,行业分类服务越来越成为必要。我认为随着事务所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带来更高的专业化要求,事务所应逐步建立客户分类服务体系,通过对客户行业和业务性质的划分,配备具有相关行业经验及同类项目经验的小组成员,并在事务所层面统一调配人力资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利用客户持续跟踪制度降低风险。在新审计准则实施以前,据我所知,国内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业务的实施往往仅集中在审计报告出具之前的一到三个月,审计业务一结束,即很少继续关注客户及其环境的变化,直到下一次审计业务开始。在新准则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工作均需在审计期间完成,时间和人员方面的压力通常会影响风险导向审计的质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一次审计业务结束后持续跟踪了解客户所在行业和经营形势的变化,与管理层建立坦诚的日常沟通和联系,及时防范风险;对特别复杂的审计项目,最好在一次审计业务结束后即开始下一次连续审计的预审。
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会计师事务所可考虑建立与客户内外经营环境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信息数据库,为注册会计师进行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减少其收集相关信息的时间成本。同时,风险导向审计中需要实施大量分析性测试程序,事务所可开发便于各种数据加工分析的软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快速检验、核对、计算和比较,提高审计效率。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除了具备判断所需的专业知识外,注册会计师是否在执业过程中坚持勤勉尽责、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和应有的关注,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至关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注册会计师坚持职业道德规范,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总的来说,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出台,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增强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心;有利于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整个行业的执业水平。但成熟有效地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并非一蹴而就,至少需要全行业三至五年研究、摸索和磨练的过程。会计师事务所应以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实施为契机,不断严格执业标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邓锡麟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尽管在新审计准则实施的初期,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可能在表面上看似增加了审计的成本,但就注册会计师行业长远发展来说,无疑是节约审计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之举。
应该说风险导向审计概念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并不陌生。而新审计准则体系是第一次将风险导向作为一种成熟的方法引入中国的审计方法体系。因此,本次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对于整个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一项根本性变革。我结合自己在“四大”工作的经验,谈一谈风险导向审计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要使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越性真正得以体现,最重要的是要求实施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加深对企业的全面了解。简而言之,会计师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可能会因此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会计师对客户行业的了解加深,视野进一步拓宽,对各种外部因素变化更敏感。所有这些变化导致的影响是否会对客户带来现实或潜在的经营风险,会计师必须有所洞悉。其次,通过大量的比较、研究,以及试图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与客户经营风险乃至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将会提升本行业对注册会计师分析能力的要求,也必然促使这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再次,识别风险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观判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势必将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方法,需要注册会计师和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拿出勇于尝试的勇气。注册会计师们需要克服陌生感,树立起信心,只有真正看到这一方法带来的好处,才会大胆使用以前从没用过的方法,摆脱停留在老一套的思维定势。站在会计师事务所角度,需要营造鼓励运用新方法的客观环境:包括增加培训、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以及创造各种条件,比如建立审计方法和各种实用工具的数据库;鼓励具有不同经验的审计人员相互讨论和交流,迅速提高能力;运用事务所内外资源开展对各种行业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引导会计师更多地运用思考、分析和判断,摆脱机械化的工作模式等等。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层需要高瞻远瞩,意识到启动阶段的培训、学习成本增加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审计人员在尚未熟练掌握新方法时需要多花费的审计时间等,只是一种短期的资源投入,一定会带来长期回报,即降低执业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排除短期成本上升带来的顾虑和压力,在新审计准则实施之初加大投入。
尽管在新审计准则实施的初期,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由于培训力度及推广工作等投入,可能在表面上看似增加了审计的成本,但就注册会计师行业长远发展来说,无疑是节约审计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