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金融银行财务会计论文 > 浅析新常态下农信社如何有效防控信贷风险

浅析新常态下农信社如何有效防控信贷风险

陈君 潘艳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作为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实体——金融机构,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尤其应及时清醒、冷静地总结、分析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信贷风险困境。为此,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金华办事处以金华农信系统贷款管理责任制度执行情况为审计调查对象,对行社贷款操作规程、信贷流程体系建设、不良贷款防控体系、贷后管理执行情况及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等开展了全面审计调查,并提出了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建议。

  一、金华农信系统信贷管理基本情况

  受整个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影响,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金华农信系统也进入了一个业务增速放慢、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明显加大、利润空间收窄的发展调整时期。截至2014年底,金华农信系统全辖8家行社各项贷款余额865.63亿元,比年初新增106.99亿元;五级不良贷款余额12.15亿元,比年初上升4.11亿元,占比1.4%,比年初上升0.34个百分点。而且部分行社风险尚未见底,重大信贷风险暴露较多,大户不良贷款相继涌现,进一步做好信贷风险防范工作已经迫在眉捷。尽管如此,金华农信系统8家行社依然在逆境中突围,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优于全省、全市银行业平均水平。

  二、审计发现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审计调查了解到的金华农信系统信贷管理与运行现状来看,目前农信社的信贷风险把控平稳有序,贷款管理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从发展和规范的角度来看,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没有真正建立起严密有效的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较为突出。实际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贷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强。农信社经过近60年的实践探索,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信贷管理制度,但多年来,因农信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制度建设不够健全,与目前现代银行业先进管理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基层行社对各项政策制度解读不到位、贯彻执行力不强等现象也造成了信贷风险的产生。

  (二)信贷流程缺乏规范,体系尚不健全。由于信贷客户经理自身综合素质不足和有效制约机制的缺失,使贷款潜在风险无法识别,在信贷流程具体操作的环节中,往往存在贷前调查不实、贷中审查不严、贷后管理滞后等方面的问题。现行的“包收、包放、包效益”,“谁调查、谁管理”的信贷管理模式主观性太强,放松了对信贷风险的警惕,削弱了管理信贷风险的能力,一旦出现损失,信贷客户经理无法真正对大额贷款负责。

  (三)贷款责任难以落实,无法科学界定。农信社贷款的主要特点是单笔金额小、贷款笔数多、借款人居住地分散,目前的信贷管理系统尚不支持贷款责任追究的操作,而且县级行社管理力量也达不到完成贷款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工作要求。同时在进行贷款责任认定时,常常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执行标准,从而使得贷款责任追究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此外,行社尚未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尽职免责管理制度,尽职免责的正向激励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对加强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金华农信系统贷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审计组提出了审计建议。

  (一)强化风险管理,构建贷款管控立体体系

1.完善管控体系建设。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贷款管控体系(见图示),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信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使信贷管理理念由人治向制度治理转变,有力提升信贷风险防控水平。贷款管控体系围绕解决基层惧贷心理、强化内控执行、提高操作人员生产力、薪酬引导、增加客户经理人员、有效利用客户信息、合理下达贷款投放指标等方面具体展开,能够有效地解决贷款管理工作中不规范、不到位、不科学等问题,从源头上防范贷款风险。


  2.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在风险可控与可承受的前提下实现业务快速发展与收益的最大化。一是树立全员风险防控意识。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全体员工树立人人关心风险、人人防范风险、事事考虑成本与效益的理念。二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原则,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各负其责的风险管理架构,降低决策风险。三是加强合规风险问责力度。建立“违规积分”制度,将个人违规积分和机构违规积分与干部提拔、员工转编、机构内部风险评级、合规联络员考评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

  (二)转变工作思路,完善信贷管理长效机制

  1.创新信贷服务理念。新形势下,农信社的发展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切实做好把经营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把信贷业务由内部运作向“阳光操作”转变,把经营理念由被动服务向主动营销转变,把信贷人员管理由一般约束向从严管理转变等工作。要不断提高信贷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改变过分强调抵押、质押的担保方式,采用组合式、多形式、差异化、替代式的担保模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以创新的手段、快捷的方式、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赢得先机。

  2.健全信贷基础制度。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通过修订完善,制定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范和指导信贷工作、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的信贷管理长效机制。从信贷经营原则、组织管理体系、客户对象和准入条件、信贷业务种类、信贷操作程序、贷后管理、风险监管及信贷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做出制度性规定,为各项具体信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规范责任追究,推动贷款管理模式转型

  1.明确责任追究机制。按照“实事求是、权责对等、尽职免责、失职必究”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结合行社实际情况,逐步形成风险保证金、不良贷款赔偿押金、薪酬考核、尽职免责、违规行政处理等五位一体的立体贷款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贷款的责任人,按照权责对等原则,根据违规情节轻重、损失程度、社会影响等情况给予责任追究,对发生大额贷款风险,暴露或出现较大负面影响等情况的,应加大对行社高级管理人员未尽职的责任追究,促使贷款各环节的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信贷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2.推动尽职免责实施。引入尽职免责制度,充分考虑农信社各类信贷产品特别是特色支小助农信贷产品在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各个环节的特殊性,要统筹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环节的尽职免责条款,彻底打消经办人员的顾虑。同时,结合实体经济运行情况,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管理难、风险高的现状,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以消除信贷人员对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片面认识,调动贷款营销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优化激励措施,提升信贷队伍专业素质

  1.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按照客户经理的管贷规模、技能考试、工作业绩以及各级部门的考核评价,科学确定客户经理等级,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优秀的员工提高等级待遇,对业绩差的通过薪酬手段迫使其主动转岗。通过对全员各流程岗位梳理,尽量精简后台人员,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强化客户经理培训,提升学习效果。

  2.提高薪酬机制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信贷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积极营销、扩大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注重控制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绩效薪酬的比重,按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拉开薪酬梯队差距,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省农信联社金华办事处)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