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金融银行财务会计论文 > 新常态下立足利率市场化探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新常态下立足利率市场化探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一、引言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机遇。同时指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而利率市场化无疑将促进整个资本市场效率提高,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正如媒体报道“利率市场化将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和盈利模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上,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依靠存贷息差模式实现盈利。而贷款利率放开,将大大提高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议价能力……银行利差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刘万里2013)。为此,商业银行要维持或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可以着眼于两个方面的转型: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周鹏峰2013);在利差缩小的情况下增加信贷投入,以便使利息收入总额不至于明显下降,即薄利多销(孙立坚2013)。然而,实践证明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期待扩大信贷规模以实现与改革前相同盈利状况的经营目标可能要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而适当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则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化解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后,信贷增长与进行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信贷增长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关于信贷增长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多数学者都认同的是,过度的贷款增长将导致高风险。(如Foos et al.,2010 Jimennez&Saurina,2007)。Altunbas et al.(2011)的研究显示,大银行和那些贷款增长率激进的银行风险较大。Demirguc-Kunt&Huizinga(2010)发现,对大额资金依赖性高的银行也有更高的风险。另外Foos et al.(2010)发现,对那些比其竞争对手具有更高贷款增长率的银行可能会更吸引那些由于要求极低的贷款利率或不能提供充分的担保而没能获得其他银行贷款的客户。简言之,信贷过度增长的后果是新增加的很可能是劣质客户。这从侧面说明,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不能单纯依靠信贷扩张实现盈利增加以补利差缩减带来的亏损。

(二)进行金融创新、发展非利息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同时对于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发展非利息业务,一方面拓宽了银行的盈利渠道,另一方面使得银行多元化程度提高,从而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效应(王志军,2004;薛鸿健,2006)。另外,以佣金费用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不依赖于外部经济状况,可以降低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周期性,从而更加稳定、安全。张羽等(2010)运用中国15家商业银行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散化的效应。

总结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由于息差收窄,如果维持原有信贷规模,势必会使银行盈利水平降低。而一味进行信贷扩张,可能会使银行增加劣质贷款,即那些贷款利率要求较低或不能提供充分担保的贷款,这会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而根据国外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进行金融创新,发展非利息业务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必然出路。目前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发展非利息业务与商业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则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论述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其净息差在整个垄断竞争市场中短期和长期发生的变化,以及商业银行即将面临的收益降低的必然局面,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引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三、利率市场化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垄断的基本分析

如今,在我国微观主体市场上商业银行的金融垄断地位依旧存在。数据显示,有66.7%的小微企业在寻找资金来源争取外部融资时将向银行贷款放在首位,表明了商业银行在融资市场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除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及地方性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主体机构,商业银行内部就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同时一些有着直接融资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基金类公司、民间借贷等也在存或贷业务上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着广泛的竞争。这说明我国的信贷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本文便将整个银行业置于垄断竞争的环境下,分别在短期和长期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带来的影响,同时引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根据雅各布·瓦伊纳企业成本理论可知,商业银行的成本就是为形成其自身负债而吸存所支付的利息,这一成本取决于存款利率水平。本文假设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成本曲线与雅各布所提出的典型企业的短期成本曲线相同。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可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调控想要贷出的贷款的规模。在短期内,随着每单位贷款所带来的利润的上升,其增加的每单位利润的边际成本将不断下降 ;但在长期内,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加,信贷的时间风险和期限结构风险使商业银行的信贷收益开始递减,每单位贷款所增加的利润不断下降,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使其放贷的边际成本开始上升。由垄断竞争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般条件可推知,最终商业银行为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必须要使放贷的边际成本(存款利息)与边际收益(贷款利息)相等。

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各信贷主体会为了增加收益,降低贷款利率水平,以扩大信贷规模。该主体认为它降价以后不仅能增加自己产品的原有买者的购买量,而且还能把买者从生产集团内的其他厂商那里吸引过来。但事实上,一旦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了产品价格,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会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此时整个市场内其他主体的买者没有被该主体吸引过来,每个主体的销售量增加量仅来自于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的下降。即单个信贷主体降低利率扩大信贷规模的目的未达预期。另一方面,由于贷款规模扩大,信贷主体需扩大存款规模。在均衡市场上,只有提高存款利率才能使存款规模扩大。这就会使银行因吸存所支付的利息增加。这也说明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商业银行信贷部分的收益会减少,甚至变为负数。为了使银行仍能保持原有的盈利水平,商业银行只能从信贷以外的其他经营内容增收,而进行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就是商业银行的必然出路。


上一页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共 2 页


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生产集团。这就意味着,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显示了在利率市场化的后期,商业银行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不能获得经济利润。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银行业的广泛的兼并重组与业务结构重构。

而根据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也可看出这样一个规律,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竞相改变盈利模式,提高中间业务占比,进行广泛的金融创新,其银行业集中度也不断提高。最典型的国家就是美国。美国自1970年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到1986年基本完成。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是显著的,但也对银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发了严重的银行业危机,即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储贷危机”。在1987~1991年的4年中,美国平均每年倒闭326家银行及储蓄机构,最高的一年达到531家,占当时机构总数的3.4%。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一到两年的时间内,资金价格市场竞争加剧,利差空间下降,促进了美国银行业的改革转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美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成果,金融机构对于筹措低成本资金和进行风险规避的需求刺激了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美国相继出现了货币期货市场、股票优先购置权市场、国库券期货交易市场、欧洲美元期货市场等新兴市场。除美国外,世界范围内其他较为典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案例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阿根廷等。在这些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均对当地的金融业格局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银行业的改革。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利率市场化后,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但是,尽管银行数量在下降,银行业的规模却保持增长的从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及完成之后,美国商业银行兼并重组的案例增多,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且银行业出现了广泛的金融创新。

四、政策及建议

我国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功能,同时也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后,即使银行出现一定程度的问题,储户的损失也能够得到补偿,从而适度消除利率市场化的后顾之忧。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框架中,推出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利率市场化完成的一个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金融的分业经营制度和尚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短期内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低。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机构业务的复杂化,国内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关联度越来越高,爆发系统性风险而导致金融机构连锁倒闭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系统性的监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表现在能够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及建立跨部门的金融监管平台。商业银行全方位提升经营水平,发展中间业务,进行广泛的金融创新。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商业银行业务调整迫在眉睫。而业务调整最主要就体现在加强金融创新以及进行差异化经营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市场迅猛发展、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等均在为银行经营带来压力的同时,更提供了新的转型空间。银行业只有摆脱对传统存贷业务的过度依赖,通过业务创新寻求多元化经营,根据自身定位将经营重心进行适应性调整,获得新的增强盈利能力的经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来应对多方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方能实现健康的、差异化的、可持续的发展。此外,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合适的定位,采取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依据银行自身及经营环境拓展特色业务,如设立零售银行、社区银行、中小企业银行等。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但也将为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考验,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能否提高经营效率、改进经营水平、合理应对改革进行金融创新,将成为决定其能否从这场考验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夕茜.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实证研究[J]金融天地2014

[2]李明辉,刘莉亚,孙莎.发展非利息业务对银行有益吗[J]国际金融研究2014.11

[3]刘莉亚,李明辉,孙莎,杨金强.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

[4]陆静、王漪碧、王捷.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4.6

[5]刘万里.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EB/OL]新浪财经:http://finance.cina.com.cn/focus/yhqxdkqzll/,2013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