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企业非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危机预警探讨

企业非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危机预警探讨

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仅仅依靠财务指标已无法更好更有效地预测企业危机的发生,因此,许多人开始考虑在原有的预警模型中加入非财务指标。

一、非财务信息概述

对于非财务信息的概念,笔者认为,非财务信息是指财务信息相对应,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且不遵从公认会计准则的信息。

与财务信息相比,非财务信息披露具有以下优势:(1)可反映公司的非货币性信息。(2)可以反映公司风险。让企业管理者对风险做出更加明确的判断。(3)可以反映未来信息。通过披露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公司治理、前瞻性战略等非财务信息,能描述企业未来经营图景的信息。

二、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情况

(一)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

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有(选取部分对企业有较大影响的非财务信息):重要事项、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运营能力、其他(审计意见,保荐机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核心竞争力分析,投资状况分析,社会责任)。

(二)评估非财务信息披露现状

从整体来看,各大上市公司的年报具有统一的内容,披露结构都高度的标准化。对于一些并未完全披露的信息,不同行业差异的存在使得披露内容不完全一致。虽然从整体披露百分比和披露的内容大体一致,但在同行业中部分非财务信息是否披露也存在着差别。就披露方式而言,相同的信息类别有的却是以不同的方式体现。

三、构建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笔者将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选取变量指标,同时对各指标的选取作简要的解释说明。

(一)财务指标的选取

财务指标选取如下:偿债能力方面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方面有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经营能力方面有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现金流能力方面有现金债务总额比、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发展能力方面有营业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二)非财务指标的选取

1.重要事项:关联方交易情况、重大诉讼仲裁事项、破产重整事项、资产交易及企业合并事项、担保率。

2.公司治理: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情况、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履行职责情况、监事会工作情况。

3.股权结构:股东股本变动情况、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法人持股比例、高级经理团队持股比例、总经理及员工素质。

4.运营能力:主营业务变化及影响因素、主要销售客户情况、主要供应商情况、现金流变动及原因。

5.其他指标:审计意见及说明、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核心竞争力、投资状况、社会责任。

四、评估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一)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优点

1.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指标选取更加全面。不仅保留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而且将非货币性的财务指标考虑在内,涉及的范围更显多样性和综合性,能更全面地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2.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预测准确性更强。引入重要事项、人力资本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非财务信息指标,充分体现了其前瞻性的特点,提高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

3.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能更好地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具体解决方案。非财务指标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存在的不足

1.目前的相关研究虽日益成熟,但对预警指标的选择还未达成一致的观点。目前,在预警指标的相关性检验上并没有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差异。

2.就实践应用而言,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对于使用者的实际操作性不强。但是由于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或者缺乏量化的标准,这就使得操作起来具有难度。

3.就预警效果而言,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准确性虽然有了改善,但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变量指标的选择具有很大主观职业判断性,没有规定统一的选择标准,参差不齐的职业能力使得预测效果大打折扣。

五、结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整体的披露结构标准化程度较高,但行业的不同使得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缺乏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缺乏使得信息披露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造成了可比性不强的问题,在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上也难以形成监管。

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后,财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对于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也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但模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最后针对财务危机预警的构建提出几条建议:首先在信息的规范性问题上,应当建立一套共同的规范体系,对于不同行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在内容、形式以及量化方式上标准化。其次考虑到信息的质量问题,在信息的真实性上,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积极发挥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作用,而且证监会以及政府相关审计监督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推动上市公司对重要的非财务信息真实、公允地披露。对于财务预警机制的实际操作性,应在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刘建华.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10):6971

[2]吴朋波.上市公司资产营运和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2425

[3]杨红卫.企业担保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3(32):213215

[4]鲁爱民,吴茜.浅谈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23):148149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