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状况来看,有几个方面有待于创新。

一、教学内容创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一直以来主要是会计核算,即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亦即所谓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其教学过程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复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结账簿、编制报表,最后到证账表相核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除了毕业设计中有部分学生涉及财务管理(含报表分析)和审计(含注册会计师业务)这两块内容外,其他形式和其他学生均不涉及。实践教学内容结构中会计核算占的比例很大,而财务管理和审计占的比例很小,甚至没有。这种结构失衡的实践教学内容严重地束缚了会计专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长期以来都被定格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这种模式上,跳不出“核算”的圈子,进不了“管理”和“创新”的境界,从而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只会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不会当家理财,延长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从核算型人才向管理型、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成长过程。因此,必须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在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时,除了安排会计核算的内容外,还要安排财务管理和审计的内容,并使这三块内容在整个实践教学内容中各自占有三分之一的比例,以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构成能够满足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场所创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一直都是“实验室+实习单位”。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场所。多年来,各个高职院校虽然都比较重视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但由于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上缺乏创新,致使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高职院校一般都不开设财务管理和审计模拟实验课,因此,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就只考虑会计核算模拟实验所需的手工材料和软件系统,而不考虑财务管理和审计模拟实验所需的手工材料和软件系统,造成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浪费。实习单位是学生进行现场实习的场所。多年来,各高校对实习单位的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分散式”,即学校不统一出面去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二是“集中式”,即由学校统一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再把学生分别派往这些单位进行现场实习。无论是“分散式”还是“集中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实习单位不稳定、易流失、不好找,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哪怕是将就一点的实习单位,也要花费不少的成本,造成现场实习的成本过高,成本与效益(效果)不相协调。

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场所是“校内基地+校外基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场所的创新应该包括内涵的创新和外延的创新。前者是指为了适应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而不断地扩充现有的实验室和实习单位的服务功能(如在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的过程中增加财务管理和审计的内容)。后者则是指要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的实践教学场所(如案例分析室、研究所、资料室、图书馆、网站、校办企业等)。内涵的创新和外延的创新最终要合力形成两大实践教学基地,即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包括实验室、案例分析室、研究所、资料室、图书馆、网站、校办企业等,由学校统筹规划,分步建设,综合利用。校外基地主要是指大中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由学校统一出面与这些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协商后以长期合作协议的方式确定下来,并秉承诚信的原则巩固和发展这种长期合作关系,保证校外基地长期稳定、不易流失。

三、教学形式创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是“模拟实验+现场实习+毕业设计”的形式。我们不能否认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不能怀疑毕业设计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一般都是在事先设定好的一种程序下进行机械式的操作,属于一种程序化的实践教学形式,而毕业设计也都只是专业理论学习的一种总结,属于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它们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管理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从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目标要求出发,我们必须对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就是增加案例分析这种实践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法被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推崇为一种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管理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职教育应面向社会,以社会为出发点,培养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技能型学生,因此,应当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把案例分析看作是实践教学形式的一种创新,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全面推广应用。可以在每一门主干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的教学活动中都规定采用3—5个实际案例,由任课教师按照案例教学的程序和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并把这种分析和讨论当作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来规范管理,以确保案例分析这种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秋月.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2011,(2)

[2]韦红桦.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J].齐鲁珠坛,2014,(2)

[3]田巧娣.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12,(5)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