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永玮
【摘要】2012年12月19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过多年准备修改后,终于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在全国施行。新单位的会计制度适用于境内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本文将通过对新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对新制度资产方面内容及变化进行解读,加强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理解。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
为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12年12月6日、19日分别修订印发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起全面施行。事业单位新会计政策适用于除按规定执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以外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新制度较为全面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既继承了原制度的优点,又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本文将就新制度的八大方面主要的变化进行分析。
1. 、配套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实现了会计规范与其他财政法规政策的有机衔接,有利于促进各项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实现了财政支出各个部分都能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填补了有些问题的法律空白。
二、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这一改变一方面满足了预算管理的需要,使事业单位会计反反映的支出数能够与预算管理和年终决算的收付实现制口径完全一致;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三、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定期并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原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账”。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但新制度尚未明确基建并账的具体账务处理。
四、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新制度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要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单独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对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支出情况和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过程制定了明确的制度规定,对于各个部门进行财政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系统科学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新制度严格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科目,进一步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分结转和结余分别核算, 并对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其分配情况设计了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这些规定符合“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新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该种情况下资产的计量原则,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七、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新制度按照此次改革要求,对现行制度下的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改进,新增、取消了部分科目,对个别科目名称进行了修改,同时全面完善了各科目核算内容、明细科目设置、确认计量原则、所涉及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
八、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新制度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改进了各报表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为协调,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更为有用,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信息需求。规范了财务报表体系、全面改革资产负债表、改进收入支出表结构、新设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强化辅助披露。比如改进了收入支出表结构,既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全貌,又分资金类别列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结转结余”和“经营结余”,同时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年度非财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分配情况。这些改进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为协调,增强了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更为有用,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结束语】本片论文以引用监督处原文解释为主,加入作者自己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理解。这八大方面的改革举措包括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产、净资产、负债等方面管理的需要,将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促进单位财务的健康稳定的实行和发展。认真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新旧制度之间的差异,对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科学合理化、提高财政业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监督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解读四.[S]2013.01.17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政[2012]22号.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