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是十三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明确将会计列入升级和提效的行业。对企业会计而言,升级和提效就是扩大会计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以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一是推动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促进管理水平上台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管理会计工具在我国的企业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并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包括平衡计分卡、价值链管理、作业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经济增加值(EVA)管理等。工具的运用为工具整合积累了认知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按十三五规划的战略布置,企业必须在“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战略思想下制定自身的十三五战略规划,确定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这就要求,一是提高管理工具方法的运用广度和深度,例如,随着创新驱动的深入以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制造业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比例较大幅下降,包括营销、研发费用在内的间接费用 将大幅上升,基于成本动因、价值创造动因推行作业成本管理提上管理日程;二是实施管理会计工具整合运用,例如,预算管理虽然在企业普遍运用,但将预算作为落实战略的手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需要通过平衡计分卡描述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及其对预算管理的要求,并运用价值链管理方法找出绩效指标和动因指标间的关系,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水平。
二是推进会计准则改革的同时落实准则改革成果,提高会计信息服务于管理的能力。
2006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我国又以解释公告和准则修订等方式对准则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为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一致性和透明度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科学准则与高质量会计信息之间仍然存在着一段距离。
例如,正在修订的与金融工具有关的三个准则在金融资产减值、套期保值认定等方面进行了突破性创新,但这种创新转化为会计信息服务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对预期损失法、定性的套期有效性等判断标准和测试程序有 科学的理解,并建立与之相应的监管措施。
再比如,综合收益信息列报改革有助于减少报表使用者未来收益与现金流预测的信息收集成本,并提高收益不确定性信息的透明度,但如何建立起基于综合收益信息的估值方法体系以及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重视会计人才培养,打造复合型会计人才。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两大领域。
高质量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以及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运用要求会计人员在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有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国际金融、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将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塑造作为重要工作。
另外,会计人员本身应强化和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结合自身工作有的放矢地学习,将自己培养成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并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为财政部2015年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入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