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打开 了一扇大门。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从 成立初期打破西方经济垄断封锁,发展为 有一定地位的国际化企业,至今已有68年 历史。近年来,中化集团取得了很大的进 步和发展,逐步地从以外贸为主的企业转 变为涵盖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 领域的有限多元化企业,并将转变为以石 油化工为基础、以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为引 领的创新型综合性化工企业。 改革开放四十年,造就了中国经济的 高速发展,也促使中化集团乘着东风不断 转型升级。然而企业的改革发展是逆水行 舟,不进则退。面向未来,中化集团将遵循 “科学至上”的发展理念,力争用5-10年时 间全面转型为科技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 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新中国经 济环境相适应的。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 会计行业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四十年。会 计核算从增减记账到借贷记账、再到职业 判断。中化集团会计核算的功能及职责定 位也在转变。在中化集团快速发展并参与 全球化竞争过程中,财务在向“价值创造 者”进行转型。中化集团制定了会计核算 办法,建立了一套高质量的会计核算标准, 通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公司在资本 市场的信用,同时利用财务信息化细化核 算单元,有力支持了企业经营决策,实现责 任主体量化考核,提高了经营效率,提升了 集团整体价值。 会计监督从基本职能到不做假账、再 到内部控制。中化集团建立了以全面预算 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全员、全过 程、全方位地监控企业生产经营形成的价 值活动。在此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企 业财务风险评估监测体系。在内控体系建 设中,尤其要注重防范的是道德风险的发 生,有了以中化国际开端并在全集团推广 的独具特色的“一图四表”内控体系。在 海外并购中的风险管控方面,中化集团 将投资的后续管理与投资决策并重,逐步 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境 外投资内部控制的机制。目前,中化集团 正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大监督”体
系,推进党内监督与管理监督深度融合, 把 构建“不能腐”的体制机制与党的建设、党 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改革发展、 管理创新保持同步,最终实现标本兼治的 目标,从顶层设计出发,持续创新监督手段 和方式。 我国的会计法制建设,从国营会计制 度和行业会计制度,到会计法和“两则两 制”
, 再到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化 集团的会计制度建设也经历了一系列调整 与变化。2017年管理创新改革以来,中化 集团重新明确财务职能定位,重新梳理形 成由“1个管理规定、 17个管理办法、 7个工 作标准”组成的新的战略型财务管控规范 体系,持续强化财务管理的标准统一、制度 统一、信息化统一。 管理会计从执行管理到责任会计、再 到价值创造。预算管理与经营业绩分析评 价体系是管理会计在中化集团实践发展中 的落脚点。2017年以来,中化集团启动了 管理创新改革,建设以6S管理体系为抓手 的管理机制重塑工作。6S体系包括战略 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体系、管理报告体系、 内部审计体系、业绩评价体系和经理人考 核体系。6S体系里重点调整了业绩评价 方法,强化行业对标与市场化导向,用行业 标准衡量成长速度,过程中重点甄别“好亏 损”与“坏盈利”。6S体系以战略管理体系 为起始点,以经理人考核体系为落脚点, 形 成一个闭环,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实现,相互 衔接、一体化运行,共同保障战略的实施和 落地,进一步推动集团总部向投资控股型
定位、战略管控型模式的转变。 财务信息实现了“手工记账”到“会计 电算化”到“全面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转 变。经过10余年的基础建设,中化集团逐 步形成了以SAP系统为核心,金蝶、天越 (中化集团自行研发)系统为补充的统一财 务信息系统应用架构。统一财务信息系统 的建设和管理对贯彻集团统一财务政策、 规范财务语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公司财 务信息共享和数据集成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年,会计人不断夯实基 础、探索创新。四十年来,财务管理内容不 断深入探索,财务管理视角不断扩展,与环 境、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会计问题 得到了广泛关注。全面和综合的风险管 理、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逐步应用,衍生出 了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可持续发展会 计和综合报告等等。诸如“社会责任会 计”“价值链会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会 计”“神经网络会计”等新领域的会计研究 也层出不穷,持续创新着财务管理领域。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 的崛起带来新课题,财务云、财务机器人、 电 子发票、大数据审计已逐渐进入实务层面。 财务会计即将由会计信息化、业财融合进入 智能财务时代。中化集团也正走在“科学 至上”的创新发展道路上。在新技术引 领下,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进一步 融合,中化将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加强 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相信会 计转型升级将为公司改革,进而为国民 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贡献管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