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 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随着国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如 火似荼,尤其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 驱动下,以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 (Anywhere)、任何人(Anyone)都可以通过 任何工具(Anydevice)获得财务相关服务 (Anything)的“5A”财务云模式的出现,促 进了企业管理创新。
云计算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云计算具有按需服务、弹性架构、资源 共享和服务可测量等四大特征,可有效解 决信息化本地服务中的数据规模激增、计 算资源利用低效、 IT投入成本高等弊端。 云计算已成为构建数字经济的基础 设施体系。其中,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是抢 占国际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抢夺数 字经济主动权的重要途径。 推动企业上云,不仅是降低成本、节约 资源的有效方式,而且能解决制造企业面临 的信息孤岛、集成度低等问题,从而提升企 业效率,促进能力交易等商业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云计算应用正从社交等互 联网行业向政府、金融、交通、医疗健康、 制 造等传统行业转变。未来工业云平台将 经历成本驱动导向、集成应用导向、能力 交易导向、创新引领导向和生态构建导向 等5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研发工具类软 件、核心业务系统、设备和产品、工业微服 务和定制化工业APP、第三方主导的通用 工业APP将依次向云端迁移。产业互联网 正成为数字经济的真正风口,来自政府和 企业的需求是其第一驱动力。从政府需 求来看,云平台正成为城市新型基础设 施。从企业需求来看,数字化转型路径在 于企业上云(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升级转 型(业务创新)和能力输出(模式创新)。
企业上云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 加速,云计算解决方案在政府、产业、消费 者领域的应用均取得显著成果,云计算呈 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最近几年,各省市纷纷将智慧城市建 设作为主要战略任务。2017年至今,全 国已有10多个省市跟进企业上云政策, 助推企业加速上云。有数据显示,已经采 用云服务的企业占30.8%,从业务方式来 看,公有云占19.8%,私有云是7.6%,混合 云占3.4%,公有云是企业的首选方式。 但从上云率来看,我们国家还是处于 比较初步的阶段,市场潜力大,云服务的 种类和创新服务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 在:一是企业对云计算认识不足,不清楚 云计算的价值。为什么要上云,为什么要 布局云计算领域?上云能带来哪些价 值?选择谁作为合作伙伴?如何上云? 选择怎样的路径?上云之后会出现哪些 问题?二是认为云计算安全存在隐忧,担 心数据信息泄漏等。 笔者认为,旁路防护机制缺失、多租 户滥用资源、虚拟机跳板攻击、未加固虚 拟镜像、管理员权限滥用等五大安全问题 为云计算未来发展带来挑战。
云安全的解决方案
在云计算架构下,云计算开放网络和 业务共享场景更加复杂多变,用户身份、 共享业务、虚拟资产、海量数据存储等新 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云安全在很大程度
上制约着云计算应用的发展。 数字经济的运行主体是虚拟资产。 虚拟资产是指数字化、非物化的财产形 式,如游戏币、电子发票、虚拟货币、数据资 产等。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解决建立可信 体系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成为解决 问题的关键。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点是通 过P2P的分布式存储和运算,解决了不可信 环境下的信任共识难题,以及资产固化问 题,它是虚拟资产管理运行的理想承载平 台,适合构建虚拟资产可信生态架构。 但是上云之路仍面临许多安全问题 和挑战。 一是云服务宕机而数据未备份的风 险,数据可能泄密的环节增多,影响到用 户业务系统的连续性。云端、灾备中心、 网络、云终端、账号和密码,这些都有可能 成为信息的泄密点。 二是信任体系尚未建立。要推动社 会各界科学、理性地认识云计算,特别是 正确认识云计算的实质与内涵,客观分析 云计算的价值与影响,准确把握云计算发 展趋势,并以此作为推动云计算事业、制 定相关政策措施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三是云计算标准体系建立尚未完 善。各大云厂商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 (API)和数据都还不是标准化的,使得应
用迁移变得复杂。云计算标准一定程度 上保证云计算服务的互操作性、可移植 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这是云计算提供 方、运营方和用户都极为关心的问题。 四是向云端迁移势必导致企业业务 架构的大幅度改变,需要重新梳理组织、 人员、业务、考核流程,并协调其中的利益 关系,面对较大的体制制度、利益阻力。
新技术冲击引发会计变革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全球面临 商业创新、会计准则制定、无形资源计量、 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的挑战。去年 在伦敦召开的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 针对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展 开了深入的讨论,认为科技创新导致企业 商业模式发生改变,需要会计准则对新业 务加以规范;估值技术发生深刻变革,影 响会计计量;大数据的出现,对财务报告 的有用性形成冲击;自动化技术已经在会 计审计领域应用,将改变会计审计工作的 内容和重点。 会计和其他业务管理活动日益深入 融合,会计职能定位正变得模糊,会计边 界如何界定?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一 笔交易产生的原始凭证可以直接产生报 表数据,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怎么办?随 着企业信息实时披露成为可能,会计分期 怎么办?财务会计重点应围绕“决策有用 和受托责任”这一会计目标,确保会计报 表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并按照成本效益原 则,努力在市场对会计信息需求与报表编 制成本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认真 研究市场需要哪些会计信息、公司编报财 务报告成本等问题。
财务云服务与学科交叉融合
企业上云,进一步推进了财务上云。 财务活动在时间、空间、管理对象、筹资、
融资和投资活动的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 巨大改变。会计人从繁杂的基础性核算 工作中逐步解脱出来,实现传统财务流程 向财务云服务模式转变。 财务云模式以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手 段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有利于会计更 好地履行基本职能。财务云具有促进企 业财务核算更规范、财务风控更完善和公 司绩效更透明的作用。 此外,财务云模式客观上弱化了财务 会计职能,凸显了管理会计地位。财务人 员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和云计算 等技术的新环境变革下,需向业务财务、 共享财务和战略财务转型,不仅要有财务 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的知 识体系,同时也应具备计算机领域知识, 深度参与到企业业务流程、集团管控,成 为基于财务云的管理会计人才。 企业上云,使得业务财务融合一体 化、信息对称无缝隙以及资源整合共享, 部门间协同度的增大对会计人的协同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应当顺 应时代变迁,服务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 主动改变知识结构,与数字经济发展,信 息技术趋势同步,提高组织协同能力、战 略思维能力、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深入 融合理解财务信息、生产信息、经营信息、 业务运营、行业发展动态,将自身定位向 内部控制、管理决策等复合型方向转型。 未来的会计工作需要与计算机、网络 空间安全等学科交叉融合以形成“大会 计”理念。要加强对经济、金融、文化、社 会、法律及其相互之间广泛联系的全面认 识;对科技进步的逻辑及其造福人类的机 制路径有正确的理解;对金融、会计、审计、 财税、治理、风控、平台这些核心功能的变 革趋势与新的运作机制有深刻把握;具有 自我学习、持续学习、跨界学习的能力;创 建新系统,构建新平台,善于在新的平台 上开展工作,共享服务,跨界协同,驾驭全 局;持续导航企业商业创新与价值创造。
■王泽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