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能降耗从我做起”、“人离机停,人离灯熄”……这可不是大街上的宣传标语,而是闪动在上千台电脑上的节能宣传屏保。这是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节能减排暨节约型企业建设办公会的现场,中航二集团下属的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昌飞)新建成的吕蒙厂区被选为会议地点,在这里,你随时都可以感受到“节约”二字。
节约与成本总脱不了干系,成本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那就让我们乘着节能减排的东风,走进昌飞,揭开军工企业神秘的面纱。
业务谁主管,预算谁负责
“业务谁主管,预算谁负责。”昌飞财务部负责人开门见山地说。这看似简单的10个字却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只要一提到预算,就是财务的事情。可现在把指标都下发到各个部门,各部门都得‘独善其身’。今天早上还有好几个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找我谈今年的指标怎么安排呢。”该负责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足可见这一招还真管用,各部门都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预算责任的分解,先从财务部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业务部门再回去继续分解。
以前,具体生产部门都只管要钱,要的越多越好,至于要到之后怎么花都无所谓。可现在形势不同了,怎么合理的花钱是首要的,难怪生产部门现在都理解财务部了,花好有限的钱并非易事。
而且,这些下发到各部门的指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指标经常要进行调整,实行滚动预算。这等于说又给生产部门出了一道难题,所以他们得时刻绷紧预算这根“弦”,及时根据指标的变化而变化。
纵然对于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业务体系的适应还要有个过程,但对于2007年工作中的这一巨大突破,该负责人还是颇为得意的。用他的话说,“这至少是在以后的工作中站对了位置”,关键在于意识,“预算”概念在各生产部门员工观念中的深入才是其中真意。
在实行预算管理之余,昌飞还充分利用信用额度和各种贷款支付方式。2007年,仅此一项就节约财务费用800多万元。2007年的多次提息给昌飞这样生产周期长的军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充分利用银行信用额度,合理运用金融手段进行贷款支付,从而减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另据了解,今年,昌飞还打算与银行积极合作,利用自身风险小的特性,在银行可控的利率范围内尽量争取到利率较低的贷款。
科技创新才是硬道理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昌飞在成本控制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昌飞宣传部部长告诉记者。
基于切削过程仿真的数控加工工艺优化技术,突破了制约数控切削效率和加工质量的“瓶颈”,使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提高到优化前的1.9—2.8倍,零件试切合格率由最初的40%提高到90%以上,使昌飞在该项技术的应用上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昌飞在S92批产管理及钣金零件上实施的条码管理系统,打通了从计划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车间管理直到零件库存管理的主线流程,实现了流程信息化。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为昌飞建立新型批生产管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昌飞大力开展直升机新材料、新工艺技术攻关。在S92复合材料构件制造上,采用复合材料数字化铺层设计等技术,使原材料的利用率从以前的70%左右提高到了90%。仅半年时间,就创造经济效益50.35万元。同时,为了使工人更加直观、快速地了解部件的装配过程和细节,昌飞采用了三维装配工艺指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从部件到整机的铆接周期,由从前的20天缩短到现在的15天,整机铆接装配工时节约15%。新工人上岗培训时间,也由以前的6—8周缩短为现在的4周。仅2007年上半年,工时成本就节约了50.76万元。
流程优化催生效率
大到直升飞机,小到玩具模型,都是由一个个零部件组装起来的。零件固然重要,但安装流程也不能忽视。成本并不仅仅存在于生产部门,产品从制造到销售的每一环都意味着成本。为此,昌飞从优化工艺布局、工艺方法、调整生产能力着手,在生产流程优化上也下了大功夫。
昌飞宣传部部长介绍说,在零件加工方面,昌飞大量采用阵列组合加工方式,大大缩短了加工辅助时间,减少出错机率,提高了零件一次加工的合格率。在新机铝合金结构件加工中,由于采用阵列组合,材料利用率提高近10%,加工效率提高达40%以上。
在均衡生产方面,昌飞根据各单位生产能力,对任务负荷进行平衡调整,实行节拍生产。如直8型机部分机加零件原使用锻铸件加工,极易造成很多浪费,经改进后利用铝合金预拉板的余料进行加工,在减少浪费的同时还缩短了交付周期。
针对零件加工不稳定、质量难以保证、加工效率低等方面,昌飞在材料、工装、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改进,解决了一系列复杂零件加工的技术质量问题。如针对飞机起落架零件和直8动部件加工周期长的问题,工艺部门调整加工方法,变原普通设备加工为车铣复合中心加工,使过去需要几个月时间完成的起落架外筒零件加工工作缩减到几十个小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