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州审计2001.9
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徐振京 张建平
随着市场短缺经济的结束,企业间的价格竞争日益加剧,许多企业提出了“让价不让市”的战略指导思想,而要保证“让价不让市”得以实施,关键要看企业成本费用的降低,没有成本费用的降低,一味让价不让市,最终将会因血本无归而被市场淘汰出局,而成本费用的降低,其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对成本费用诸项目实施有效控制。
一、建立成本费用目标管理体系,明确责任
建立成本费用目标管理体系,要以产品市场价格为基础,从盈亏平衡点,倒推成本费用,测算出产品生产成本及期间费用的控制指标,然后层层细化分解,横向落实到每个领导、科室和部门,纵向落实到车间班组,建立“市场压力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全员、全过程的成本费用目标管理体系,并且各项成本费用指标是滚动的,要随着企业和市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不断更新,以这种自我否定从零开始的方式,推动企业各项管理不断上台阶,以适应变化中的市场。
二、将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并把重点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上
一、事前控制。是指在产品投产前,开展价格工程活动,通过对成本费用与功能关系的分析研究,选择最佳方案,制定目标管理。一般来说,由于产品的功能决定着产品的结构、零部件的数量、材料的种类及消耗定额、产品的制造工艺等,所以产品功能的确定,大体决定了产品成本费用水平,如果产品不进行必要的功能分析,不注重客户的要求,就会出现产品功能虽然很高,而某些功能并非用户所需要,形成功能过剩。或者功能达不到用户的需要,形成功能不足。这两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各项费用的浪费,为此,要根据市场信息和客户要求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及时研究,设计调整产品功能方案,把技术管理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实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二、事中控制。是指在成本费用形成过程中,对成本费用进行日常控制。在这个阶段,通常对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控制、指导和监督,以保证原定成本费用目标得以实现。我们认为进行事中控制的最佳途径是建立标准成本费用制度,即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费用、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定的成本费用。在标准成本费用中,基本上排除了不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它体现了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也可作为评价业绩的尺度,用来督促职工去努力争取的目标,具有激励性。通常的测算指标如下:
①成本标准即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X标准单价
②标准成本=实际产量X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费用制度具有过程控制功能,它可以将实际成本费用脱离标准成本费用的差异在有关账户中加以反映,在平时的核算中,可以随时发现偏差,以此为线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掌握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食,并及时采取有关措施把不利差异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及时追究当事者的责任,保证成本费用目标的完成。
③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上一个会计期间内成本费用事后控制的总结,又是下一会计期间成本费用控制的开始,一个工作流程经过了成本费用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后,进行事后控制对以找出在这一工作流程中采取的哪些措施是有效的,哪些措施存在着不足,从而为下一个工作流程的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更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由于成本费用大部分是在事前控制(设计阶段)和事中控制(执行阶段)形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完整的成本费用控制系统,把重点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上,把事后控制作为事前控制和事小控制的必要总结和补充。
三、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强化激励约束
成本费用控制要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各种考核指标及办法,使成本费用指标真正同职工切身利益挂起钩来。有了指标就有了责任,该罚的一定要罚,对超额完成指标者,该奖的一定要奖,不能随意改变考核奖惩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才能把成本费用控制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