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控制论文 > 财政部、国资委相继发文,要求企业加强内控建设

财政部、国资委相继发文,要求企业加强内控建设

 记者 李雨柔
最近,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相继发文,要求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业内专家分析,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或将在大企业范围内掀起一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新高潮。专家提醒,大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应格外重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确保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作为企业,一定要将内控施于源头,让风险止于苗头。”有关专家说。

制图:刘耘
热议:两部委相继发文强调内控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19〕17号),要求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此后,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5大类共16条要求。有专家分析,多部门陆续发文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或将在包括中央企业的大企业范围内,掀起一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新高潮。
大企业税收管理专家何东表示,多部门陆续发文要求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建设,释放出国家从制度层面,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放在关键位置的信号。“这既是强化和优化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的要求,也是提升企业乃至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何东说。
标准中国税务(Mocan)创始人毛一平告诉记者,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实现质量更优、效益更好的发展。
北京财税研究院研究员马军生说,自十九大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做好内部控制建设,能够降低企业自身风险,对防范化解宏观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更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面对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企业在无“内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抵御“外患”,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解读:企业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记者了解到,尽管不少大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仍存在需要关注的共性问题,以及值得警惕的苗头性问题。比如,一些国有企业就存在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增利润的情况,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国有企业的良好信誉,与不法分子勾结骗取出口退税。
某国有上市公司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取得并已抵扣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发票132份,金额达1.3亿元;某国有企业下属公司业务人员为收取好处费,在没有交易实质的情况下虚开增值税发票52份,涉及金额5000多万元。
记者在搜索引擎上以“国企虚开”为关键字搜索,与之相关的公开报道、上市公司风险提示公告和政府官网处罚通告不在少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的国有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然有待加强。
专家表示,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作为“共和国长子”,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民生保障的顶梁柱,更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不仅未能发挥标杆和示范作用,甚至还有成为负面典型的苗头,应当引起企业和相关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企业上市。上市公司R公司,历经3年时间,两度闯关IPO(首次公开募股),于近日成功过会登陆创业板。公开资料显示,R公司此前IPO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其内部控制不到位,出现财务、税务数据打架的情况。
建议:有的放矢补齐内控“短板”
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大企业管理层必须要重新认识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当前,方法论的指导、信息技术和工具的应用都已相对完善,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大企业能否采取切实行动,补齐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短板’。”毛一平说。
专家建议大企业,结合财政部、国资委近期发布的两个文件,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做好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在毛一平看来,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的真正实现,取决于企业如何进行战略选择。今年上半年,某上市药企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业内人士热议。对此,毛一平表示,该企业在战略选择时,为了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放弃了实现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甚至放弃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最终,企业和相关负责人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可谓自食恶果。
当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与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相矛盾时,毛一平建议企业,不要简单地放弃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而是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税务合规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提高对税务风险防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税务负责人的话语权,使其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这将有助于企业强化事前、事中的税务风险防控。”毛一平说。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