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 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能力提升应向价值创造延伸

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能力提升应向价值创造延伸

 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多关注的是管理 会计视角的价值创造,事业单位的财务 管理更多地聚焦在合规性和有效性上。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实 施,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层面的深化 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 化、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财 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也应与时俱进地突破 合规性和有效性的藩篱束缚,在管理会 计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上全面发力,并向 价值创造延伸。
系统梳理业务流程规范管理
政府会计准则自2019年1月1日起 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 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全面引入 了权责发生制,并采用“双功能、双基础、 双报告”模式构建会计系统核算体系。这 就要求事业单位在准则制度实施之初,务 必全面梳理业务,着力规范流程管理,夯 实准则制度的上线基础。 一是“摸家底、盘家当”。事业单位要 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建立产权明 晰、使用合理、监督到位的资产管理模式, 缓解事业单位资产闲置浪费、分配不公、 损 坏流失等问题,及时控制资产总量、盘活资 产存量、优化资产增量,解决资产管理的历 史遗留问题并完成建账、并账工作。 二是全面开展债权债务清理工作,核 实债权债务形成原因和逾期年限,制定历 史挂账债权债务核销管理意见和清收办 法,对无法收回的债权提出坏账准备计提 参照方法和比例,为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 会计核算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体系 建设,将内部控制渗透到业务流全过程, 促进单位预算、经费支出、资产、政府采 购、合同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实现预算 管理的项目、支出、经济分类多重控制。
以信息化系统建设为依托
会计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事业单位财 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一些事业单 位尤其是基层事业单位因受规模和经费 的掣肘,信息化体系建设很难满足自身单 位的现实需要。 一是信息化系统体系建设缺乏顶层 设计,造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 无法自动实现“平行记账”,影响了准则制 度的有效实施。 二是财务部门数据与业务部门数据 无法实现有效串联对接,缺乏自动稽核管 理机制,造成会计核算与部门决算管理、 绩效管理、资产管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 等工作之间不协调,影响事业单位会计核 算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为解决信 息不畅、沟通困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事 业单位会计信息基础数据质量,实现财务 核算自动化、业务管理流程化、领导决策 便利化的管控模式,事业单位应以大数
据、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系统建设 为依托,大力推进基于经济业务与财务管 理深度交互的“业财融合”,并借力软件供 应商的IT技术优势和行业问题整合解决 能力,强化会计信息基础数据的场景应 用,通过深入挖掘会计信息基础数据,实 现财务分析在宽度、广度、深度等不同维度 上的拓展,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基础数据 辅助决策支撑,提升管理会计能力和水平。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持续改善总体绩效
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实施的效果,很
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在实质 上驱动了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否 持续地改善了单位的总体绩效。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总体 绩效的评价,除了财务视角,还体现在人 力资源管理、决策管理、上级部门指标达 成管理、社会公众关注认可度等方方面 面。在内部管理水平提升方面,事业单位 可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一管理会计工具,按 照管理循环会计模式(PDCA)有针对性地 对财务维度、顾客(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 维度、内部业务过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 度等的不足,制定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和 路径。在总体绩效改善上,事业单位可用 目标制定管理原则(SMART)选择和确定 关键绩效评价指标,重点关注政策层面的 沟通,持续加强会计核算与部门预决算管 理、绩效管理、资产管理、政府财务报告编 制等工作的协调,对绩效计划执行环节进 行有效监督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多管齐下、多措 并举,进而不断提升单位管理会计水平和 能力,实现单位内部管理的有效闭环和总 体绩效的螺旋提升。
着力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水准
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实施效果的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财务人员专业水 平。基层单位受制于财务人员专业能 力不高和培训渠道有限的双重制约,尤
其是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全面实施的 当下,权责发生制的落地应用, “双功 能、双基础、双报告”会计系统核算体系 模式的构建,让很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 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一方面,受事业单位组织架构和人员 编制的约束,有些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甚 至不设置单独的财务科室,会计人员挂靠 在其他组织架构,有些设置独立财务科室 的事业单位中受过专业学科高等教育的 会计人员总体占比也不高,财务人员专业 背景学科呈现多、杂、乱的特点,很难形成 知识合力;另一方面,高端会计人才引进 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人员准入年龄门槛 低、专业素养门槛高,导致高端会计人才 往往符合专业素养要求但超出年龄准入 条件,而符合年龄准入条件的低龄专业人 员又往往受专业素养高的限制,人员筛选 机制的矛盾让事业单位缺乏管理会计培 育的天然“土壤” 。 在人才培养机制和专业水准提升上, 事业单位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 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和问题解决途径,充分 借助社会各界力量,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 寻求专家团队的智力支持,通过参加业务 交流的方式,现场模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问题场景,并对模拟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广 泛、深入探讨,实现财务人员和业务环节 的全覆盖,着力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 专业水准和管理会计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济南市水文局)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