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清晰显示如何花钱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清晰显示如何花钱

王文萍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深化预算体制改革。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国从2007年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不但能够直观、明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的经费支出,扩大了政府收支涵盖的范围,而且符合国际惯例,便于进行国际交流。

一、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

1、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能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的各项收入。新的收入分类体系扩宽了收入覆盖范围,除了现有的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债务预算收入之外,还将财政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其中,并进行编码,按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新的收入分类对类款层次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科目层次,改为类、款、项、目四级,多了一个层次,四级科目逐级细化,可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又可根据需要统一汇总整个政府收入的统计体系,更便于财政收支统计和分析。

2、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能更加清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新的支出功能分类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分别为17类、172款、1522项,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如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项,如“普通教育”下的“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等。新的支出功能科目能够清楚地反映政府支出的内容和方向,可有效解决原支出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问题。

3、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分别为12类和98款。类级科目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要求。在支出功能分类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基础上,支出经济分类明细反映政府的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是付了人员工资,还是买了汽车,或是建了校舍、添了设备等,它是财政预算管理和财务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二、对新科目体系的认识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这项被比喻为“换账本”的改革,能清楚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做了什么事,做每项事花了多少钱,又是谁做的,怎么做的,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提供了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

1、科目设置更加科学,有利于解决“政府的钱应该干什么”的问题。新科目不仅赋予了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有力手段,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界定政府职能活动的基本范围。

2、收支归集更加合理,有利于解决“钱从哪里来,究竟办了什么事”的问题。特别是支出功能分类打破了经费性质的局限,将分散在基建支出、行政管理费等科目中的同一性支出按功能进行归集。使得政府的钱用到哪里去了,在科目上一目了然。

3、资金反映更加全面、有利于解决“钱怎样管”的问题。新的政府收支分类覆盖了各类财政性资金,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收支分类体系。不同管理方式的资金使用同一套科目,这不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改革要求,明确了改革方向,还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预算对各类财政性资源的统一配置权。

4、核算内容更加细化,有利于解决“钱是怎样花出去”的问题。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对原来的支出“目”级科目作了扩充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独立反映所有政府支出活动,清楚地说明了每笔钱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花出去的,哪些消耗了,哪些形成了资产,哪些转移了。这也是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和加强财务分析的现实需要。

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单位(以事业单位为例)会计核算的影响

1、对收入核算的影响。在原收入核算的基础上,在相关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科目下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以便编制事业单位决算报表。例如,某学校收到财政拨入的日常经费,应在“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科目下按支出功能分类增设“教育—普通教育—高中教育”明细科目;收到财政拨入的专项经费,应在“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科目下按支出功能分类增设“教育—教育附加及基金支出—教育费附加支出”明细科目。

2、对支出核算的影响。在“事业支出”科目下,按照“财政性资金支出”和“其他事业支出”分设二级明细,并在其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三级明细科目,依次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以便编制事业单位决算报表。例如,某学校支付职工某月基本工资,应在“事业支出—财政性资金支出—基本支出”科目下按支出经济分类增设“基本工资”明细科目;支付某专项业务活动所购置的专用设备应在“事业支出—财政性资金支出—项目支出”科目下按支出经济分类增设“专用设备购置”明细科目。

上述做法的前提是一个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只涉及一个功能分类科目。但是,如果一个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涉及多个功能分类科目,为了便于编制决算报表,还应在“事业支出—财政性资金支出—基本支出”科目下,按照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设置明细科目,分别进行核算。

3、对基本建设支出核算的影响。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前,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单独核算,单独编制基本建设会计报表,基本建设拨款直接拨在基本建设账户,在决算报表中,基本建设支出也单独作为一类反映。事业单位主体会计核算体系中不进行基本建设拨款及基本建设支出的核算。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发生的基本建设支出通过“结转自筹基建”科目进行核算。

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基本建设支出不再单独作为一类反映,而是分解到各部门相应的功能分类中,同时作为支出经济分类反映。基本建设支出不应再作为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而应并入事业单位主体会计进行统一核算。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建议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有效克服了原科目体系的弊端,基本实现了“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改革目标,同时也感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创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并逐步改进和完善。

1、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不能单兵推进,必须对现行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主要包括:《预算法》、《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同时处理好工资统发、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财政制度与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的衔接问题。

2、需要进一步明确财政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等部门财政资金管理职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预算执行拟采取“一维控制、两维反映”的支出模式,需要进一步细化财政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等部门间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的责任。

3、资金分类需要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所有的财政资金统一使用一套预算科目,全面地反映了财政资金的状况,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但无法满足现行的一些管理需要,如新收支科目下基金、预算外资金没有收与支的对应关系,无法做到或反映专款专用,自求平衡。建议有关部门统一考虑这个问题,避免出现统计混乱的情况。

4、历史数据难比较。新的科目体系要实现政府统一的收支,对按新的功能下产生的数据要与原科目下的数据比较,口径发生变化较大,难以比较。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新旧科目数据对照办法。

5、加快实施“金财工程”,建设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了条件。为适应改革后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需要,必须建立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加快金财工程建设。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