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 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 到,自2019年8月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 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LPR 改革已取得重要成效,市场化形成的LPR 逐渐取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商业银行内 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的主要参考基准。 《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到, “深化利率市场化 改革,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 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 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LPR机制不断 深化的背景下,财务公司同商业银行一 样,需要不断增强定价能力,全面提高资 产负债管理水平。
面临的新形势
从2017年开始,我国金融监管部门 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其主要 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和遏制资金脱实向 虚。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促使财 务公司必须适应监管趋势,通过内部资产 负债管理,加强业务的规范性、科学性。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 利率走廊操作系统,即以常备借贷便利等 对流动性调节工具为上限,以超额准备金 利率为下限,将拆借和回购利率的波动控 制在上下限为走廊,以此引导和调控包括 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在内的整个市场 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要求金融机构必 须在规模、结构、期限等方面做好统筹协 调与摆布。产品定价复杂程度大幅提 高。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着内 外部定价的双重考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发展的角度 看,无论增量竞争还是存量竞争,唯有资 金成本低、风险识别能力强、市场反应灵 敏的金融机构才会胜出,三者缺一不可。 财务公司必须以此为契机,优化资产负债 管理体系,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效能,提高 定价管理水平,增强管理的前瞻性、精准 性、主动性、有效性,从而实现规模、速度、 质量和效益的均衡发展。
三个问题
经过30多年发展,财务公司行业整 体稳健向好,资产质量状况良好,资产负 债结构稳定。但是,在资产负债管理方 面,普遍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存在一些 共性问题。 一是主要依赖监管部门现场检查以 及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缺乏主动管理能 力。大多数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仍停 留在监管要求层面,以规模和比例管理为 主,使用人民银行MPA考核体系,银保监 会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存款偏离 度等监管要求作为资产负债结构及期限 安排的依据,缺乏管理的主动性。 二是流动性管理多限于缺口和日间 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对风险计量 的能力不足。虽然财务公司不断完善流 动性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压力测试,但 大多停留在缺口和日间流动性管理阶段, 无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流动性进行准确 研判。在部门职责划分上,一般都是流动 性管理职责在计划财务部,具体融资操作 却在信贷部门或金融同业部门。部门之 间沟通存在时间差、信息不对称,影响对 流动性信息的判断。 三是定价管理水平较为有限,与利率 市场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尽管大多 数财务公司顺应监管趋势,制定了各自的 定价管理办法,但对于内部资金转移定 价、客户关系定价、存贷款定价等多维度 分析缺乏深入研究。
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路径探索
针对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普遍存 在的问题,对照监管政策要求,结合财务 公司“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特性,将财 务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路径概括为树立 “一个目标”,使用“两个手段”,管理“三类 风险”。 “一个目标”指对资产负债进行策 略性管理,正确处理控制风险与提高收益 的关系,在可接受的风险限度内,实现企 业集团资金的优化配置; “两个手段”指内 部资金转移定价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 管理“三类风险”指管理流动性风险、利率
风险和汇率风险。 树立“一个目标”。金融机构经营的 本质就是平衡“盈利—安全—流动性”三 者的关系。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应以 资本为主线,从传统简单的资产负债统计 分析逐步转变成对“量、本、价、险”四者的 有机协调统一。 通过对资产和负债规模、结构进行科 学配置,实现公司在风险约束、流动性约 束、资本约束、资产质量约束等多因素影 响下的收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目标,促进公司业务经营稳健、持续发展。 使用“两个手段”。使用内部资金转 移定价(FTP)管理。从通用的做法来看, FTP定价范围主要包括表内生息资产和 计息负债,计价分类分为银行账户和交易 账户。财务公司可以用资金池银行的存 款挂牌利率为基准值,考虑同业拆借价 格、成员单位资金集中贡献度、资本成本 以及集团要求等因素形成自身报价。 财务公司应建立完整的定价管理体 系,逐步探索对各业务条线业务成本和风 险因素的精准计量体系,合理确定价格中 枢,利用FTP引导业务发展方向,建立存 贷款定价模型,真正提高自主定价能力。 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从客户结构、 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等方面进行精细化 管理,通过各类资产负债管理工具精准而 有效地服务和支持成员单位,达到结构、 效率和效益的最优配置,是资产负债管理 的内在手段。 在资产端,财务公司应根据集团行业 属性和成员单位实际需求,丰富业务品
种,拓宽业务渠道,提高资产运用能力,从 传统的信贷业务向多元化资产配置方向 发展;在负债端,应以资金缺口为目标,在 巩固核心负债稳步增长的同时加强主动 负债能力建设,加大同业合作力度,统筹 安排主动负债的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融 通能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管理“三类风险”。基于集团行业特 点以及自身风险偏好,财务公司应构建精 准化客户风险计量模型,准确计量客户综 合贡献度,主动应对利率市场化下复杂多 变的风险形态,以平滑收益波动,夯实长 远发展基础。 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财 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流动性管理主 要关注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确保公司具备 恰当的流动性,并为突发状况做出筹资策 略。财务公司应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提高 资金计划调度频率和准确率,掌握集团成 员单位现金流分布及规律,制定月预算、 周头寸调度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可以通 过资产负债期限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管 理、现金流量管理、压力测试等方法,对流 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存贷比、集中度等 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在监测指标接近警戒 值时形成预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达到 对流动性风险的综合管理。 利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是财 务公司业务运营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风 险。利率风险管理主要是确认不利利率 波动趋势并加以管理,实现市净利息收入 损失和净现值损失最小化。财务公司面 临利率风险的业务主要有同业业务、投资 业务、贷款业务等,可以采用敏感性缺口 分析、久期分析等方法,定期对各业务条 线进行利率敏感度分析,对资产负债的利 差进行预测,设定利率风险的关键指标及 其阀值,确保监管限额、缺口限额、久期限 额、压力测试限额等在可控范围内,努力 降低负债成本,稳定增加净利息收入。 汇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是财 务公司开展国际业务中常面临的一种风 险。汇率风险管理旨在避免汇率变化导 致收入或价值的不利波动。财务公司应 按照开展的业务品种,通过外汇敞口、在 险价值(VAR)计量、压力测试等,设立预警 指标和阀值,确保整体汇率风险可控。
李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