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成本是综合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采购成本的高低、生产环节的投入控制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关键。为促进鞍钢附属企业公司各单位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提高成本信息质量,加快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推进增收节支降耗的持续深入开展,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鞍钢附属企业公司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一、明确生产成本核算的对象、原则及要求
成本核算对象是由成本核算的目的决定的,目的不同,核算的对象也不同。以产品定价为目的,就要以产品的全部成本和单位综合成本为核算对象;与此相区别,生产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生产环节的消耗水平,为加强生产过程的消耗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因此,生产成本核算的对象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范围只限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即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是直接生产过程之外发生的费用,不属于生产成本核算范围,作为销售利润的扣除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为保证核算质量,各单位在开展生产成本核算时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生产成本列支范围应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坚持可靠性原则,对各部门提供的成本数据进行认真审核,保证采用的成本数据真实可靠、与客观实际相符;坚持分期核算原则,生产成本的核算期应与会计的核算期间相一致,真实反映某种产品(作业)一定期间的生产成本;坚持配比原则,做到收入与成本费用相对应,为实现本期收入发生应由本期成本承担的费用,无论是否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承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坚持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生产中消耗的原燃材料、动力等要按实际成本计价。在核算中对生产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要重点关注,力求精确,对次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以利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础数据不全,成本费用的界限及消耗时间、对象不具体,难以正确归集分配,致使成本核算结果失实的现象在一些单位时有发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通过加强基础工作、规范成本核算方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正确把握本单位生产类别,确定适用成本核算方式
产品(作业)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特点及产品类型不同,成本核算方式也不同,把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本企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成本核算的适用方式,是正确选择核算方法、保证核算质量的前提。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特点,现阶段鞍钢附属企业公司各单位的主要生产项目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装配式生产,即将各种原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种零部件,然后把零部件组装成产成品。如综企冶金车辆厂的各种罐车产品、烧结安装工程公司的皮带运输机、一炼钢冶金修造厂的结晶器总成等;
(2)连续式生产,即原材料或零部件经过若干加工步骤制成产成品的生产。鞍钢附属企业公司的连续型产品生产有两种情况:一是连续生产过程中,除最后一道工序生产完工产品外,其他各道工序生产的都是自制半成品或自制材料。二是生产过程不能中断,中间没有自制半成品;
(3)工程、工业性作业、修理修配服务等零星生产项目。其中按照生产组织特点划分,大体有三种生产方式:一是大批大量重复制造方式,这种方式下生产的产品品种相同或相近,比较典型的有打包带、矿渣砖、水处理剂等;二是指按一定的规格或数量成批生产,生产的品种每隔一定时期或不定期重复。如铸铁渣罐、结晶器铜板、棍子堆焊等;三是单件生产,即根据订单提出的特定规格和数量而进行的生产。这种方式品种比较多,每种产品只生产一件或几件,不重复或不定期重复生产。
三、抓好成本核算要素环节的工作,确保核算过程规范完整
无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品类型,其成本核算的组成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具体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明细账的设置、成本项目的设置、生产费用的归集及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划分、产品生产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等。生产成本明细账又叫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不同成本核算对象的明细账应在生产成本的总分类账户项下分别设置,按成本项目汇总登记对应产品(作业)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按辅助车间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按基本生产车间设置。在具体核算过程中,按照所选用的核算方法,对各种消耗及费用的原始凭证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分别按生产费用要素进行归集汇总、编制费用分配表,根据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生产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计入产品(作业)成本明细账。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辅助车间发生的费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账户和“生产成本”账户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在结算时按一定分配标准,分别摊入有关产品(作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计算周期一般按月。其中,单件订制产品,生产周期不确定,加工完成后才能计算出完工总成本,因此单位生产成本的计算周期应与其生产周期相一致。生产周期在一个月以上的,在未完工月份,还应根据其加工进度计算出月份生产成本,汇总计入本企业当月生产总成本,保证出具的企业月份生产成本核算数据完整准确。连续生产方式下或跨月生产的小批量产品,月末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在产品。如果在产品的数量比较少且价值不高,其成本可以不单独计算,直接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如果在产品的数量比较多或者价值比较高,就必须将其成本从完工产品成本中划分出来单独计算,否则就无法准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单位消耗水平也无从考察。
四、正确选择会计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化水平
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产品类型、生产方式存在一一对应的内在联系。成本核算对象作为成本核算的核心,是由产品类型、生产方式和管理需要决定的,所有成本核算业务都要围绕成本核算对象展开。成本核算对象不同,具体核算方法就不同。根据鞍钢附属企业公司现阶段生产特点,与前面所述三种不同的生产成本核算对象相对应,主要有三种具体核算方法可供选择,一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的品种法,二是以产品批次为成本核算对象的分批法,三是以产品生产步骤(或工序)为成本核算对象的分步法。这三种方法的各自适用范围、具体计算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结转方式都有明确规范。各单位可从本单位生产特点和管理需要出发,参考有关资料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选用或组合选用最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果各个车间的生产类型不同,有多种成本核算对象,可同时选用多种成本计算方法;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步骤和不同成本项目,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对于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项目,如化工产品应考虑采用分类法等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计算成本。各单位在选用生产成本具体核算方法时,主要产品和生产项目要分门别类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形成一套稳定的日常管理模式与成本核算运行方式,以保证这项工作的持续不断进行。
具体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成败,因此,广大财会人员必须加强学习,系统掌握成本会计知识。有关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也要注意学习财务会计知识,对成本核算的应知应会内容有所了解,以适应工作需要。各单位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当中要面向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业务培训。鞍钢附属企业公司作为一个产品项目繁多的集团型生产企业,在生产成本核算上既要体现各单位不同产品(作业)项目的个性化特点,又要满足集中式管理需要。基层各单位在考虑具体核算方法的选择及核算流程的设定和会计科目的设置时,要注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关于财会科目实行分级管理的规定,纳入公司管理范围的会计核算科目(其中包括成本核算科目),由公司统一设置,以保证全公司财会核算系统在一定层面上的规范统一;公司管理范围以外的下级明细科目,由基层自行设置,用来满足各单位的个性化需要,更好地体现不同生产项目的具体核算特点。
五、抓好日常基础管理,确保成本核算资料完整准确
实践表明,只要生产连续运行,消耗的管理控制工作及成本核算业务就必须与其同步进行不能停止,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和资料传递就不能中断。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关键是抓好日常基础工作,保证基础数据来源稳定、连续、及时。虽然成本核算结果最后出自于财会部门,但体现的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综合管理素质,成本的业务管理是否到位,对成本的会计核算质量起决定作用。因此,提高成本核算质量,也是各有关业务部门的共同职责,要努力使其成为管理流程的必要环节,逐步建立起加强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持续稳定开展的长效机制。
作者:宋文杰 (作者单位:鞍钢附属企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