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21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深入,资本市场逐步活跃,私募股权基金也逐步登上历史的舞台。特别是自2015年以后,随着创业投资发展的相关激励性政策措施等陆续出台,私募股权基金步入了其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21年末,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备案数量达4.5万只,存量规模达13万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叠加疫情的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的趋势,特别是大量基金亦陆续进入退出期,这使得普通合伙人在基金运作层面,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有限合伙人,也面临着种种现实困境。 私募股权基金募集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有限合伙人面临的现实困境 基金投资项目的业绩披露问题:这是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之间的最主要矛盾之一,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与覆盖度都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空间。 2020至2021因信息披露问题受基金业协会处分占比 资料来源: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基金估值:相比于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独立开展基金估值更为挑战。 业绩数据缺乏对比机制:不同基金管理人对于同一指标会有不同的计算口径,加之基金管理人的估值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民间披露的基金业绩指标不准确或难以横向比较。 基金存续期流动性缺失:目前国内私募基金“退出”环节存在明显短板,过于依赖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并购交易实现退出。 普通合伙人与基金间的关联交易和潜在利益输送:基金管理人滥用基金资金的问题成为有限合伙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出现纠纷的主要原因。 基金到期未退出项目的处理困境:通过并购交易、新基金承接、被投企业管理层回购等多种退出方式,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均面对着各自的困难。 基金业绩报酬的计算和发放:私募基金无论哪种业绩分配模式,都存在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博弈的问题。 基金投资的税务成本:我国现行的税收法规中对实物分配方式并无明确的税务处理规定,有限合伙人将有可能面临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潜在税务问题。 思考与建议 基于以上有限合伙人在现阶段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境,私募股权基金专家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以期重塑及提升有限合伙人对私募股权基金的信心,促进私募股权基金领域的有序、健康发展。包括: 推进基金合同标准化: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约定基金运作方式及信息披露等多项内容,有助于提高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提升基金管理人的估值能力:设立专职估值委员会并组建专业的估值团队,或搭建估值管理系统框架以使估值流程化。 统一业绩比较标准:增强信息透明度,将使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衡量所投基金的投资业绩以及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 丰富退出渠道:随着未来国内S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S交易策略将逐渐丰富,S交易也将成为私募基金投资组合主动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完善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的定期沟通:加强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对基金信息的交互性。 完善关联交易相关控制机制:在基金相关协议中明确基金托管、关联方交易管理、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以及定期信息披露的管理制度。 优化税务体系:针对主流的私募股权基金形式——有限合伙企业,在取得股息红利、亏损弥补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税收政策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希望上述思考与建议可以为普通合伙人在私募股权基金“募、投、管、退”等各个环节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期待以此作为媒介,与各位私募股权基金领域的参与者和专业人士开展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共同助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