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普通财务工作者在高会评审中挖掘、提炼和提升业绩,关键在于从日常工作的 “规范性、优化性、支撑性” 中找到专业价值,用 “具体场景 + 量化成果 + 专业判断” 的逻辑展现深度。以下是可落地的方法与示例:
一、从 “常规工作” 中挖亮点:突出 “合规性与精准性”
核心逻辑:将重复性工作的 “零差错” 转化为 “风险防控价值”,用数据体现长期稳定的专业能力。
案例 1:核算与报表管理
原表述:“负责日常账务核算和报表编制。”
提炼后:“近 5 年牵头完成 120 套月度 / 年度财务报表编制,建立‘凭证 - 明细账 - 报表’三级校验机制(如设置折旧计提与资产台账联动公式),将报表勾稽关系差错率从 3‰降至 0.5‰,连续 3 年通过审计署延伸审计,为单位获评‘省级财务管理规范单位’提供核心数据支撑。其中 2023 年发现并纠正下属部门‘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问题 3 笔,涉及金额 86 万元,避免所得税申报偏差。”
案例 2:资金管理
原表述:“负责银行存款和资金支付审核。”
提炼后:“近 3 年审核各类支付凭证 1.8 万笔,设计‘支付申请 - 合同匹配 - 预算校验’三要素审核清单,拦截不合规支付(如超合同约定比例付款、发票与业务实质不符)27 笔,涉及金额 124 万元;优化银行对账流程,通过 Excel 函数自动匹配流水与账务数据,将对账耗时从每周 8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连续 5 年保持资金账实一致。”
二、从 “流程优化” 中显价值:突出 “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
核心逻辑:将细微的流程改进转化为 “管理效能提升”,体现主动解决问题的专业意识。
案例 1:报销流程优化
原表述:“负责报销审核,偶尔提些建议。”
提炼后:“针对跨部门报销单据退回率高(年均 25%)的问题,梳理出‘发票合规性、附件完整性、审批权限’3 类 18 项常见问题,编制《报销操作手册》并组织 3 场培训;推动上线‘电子发票查重系统’,自动校验发票抬头、税率等关键信息,使单据一次性通过率从 75% 提升至 92%,年均减少部门返工时间约 120 工时,间接降低管理成本 4.8 万元。”
案例 2:预算执行监控
原表述:“跟踪预算执行情况。”
提炼后:“建立‘预算执行进度周通报 + 超支预警’机制,将各部门预算执行偏差率控制在 ±5% 以内(行业平均约 ±10%)。2022 年发现某项目‘设备采购预算执行超 80% 但实际使用率不足 30%’,及时暂停后续支付并协调业务部门调整采购计划,避免闲置浪费 62 万元,该方法被纳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办法》作为典型案例。”
三、从 “政策应用” 中展深度:突出 “合规前提下的价值创造”
核心逻辑:将政策落地转化为 “专业判断力”,体现对财税政策的精准把握。
案例 1:税收筹划
原表述:“按时完成纳税申报,享受了一些税收优惠。”
提炼后:“近 3 年主导完成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申报 48 次,零逾期零差错。2021 年结合《关于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梳理出单位符合条件的 6 台研发设备,通过‘一次性扣除’政策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156 万元;2023 年针对跨境服务免税政策,规范 3 笔境外培训收入的备案资料,成功减免增值税 7.8 万元,相关操作经验在集团内分享。”
案例 2:政策衔接
原表述:“跟进会计政策变化,调整账务处理。”
提炼后:“2022 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前,提前梳理单位 23 笔应收款项,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重新计提坏账准备,调增减值损失 12 万元,确保新旧准则平稳衔接;2023 年结合政府会计制度补充规定,规范 8 笔 PPP 项目支出的核算口径,使决算报告通过财政部门专项核查,为单位争取后续补助资金奠定基础。”
四、从 “跨部门协作” 中找支撑:突出 “财务对业务的服务价值”
核心逻辑:将 “配角” 工作转化为 “业务支撑力”,体现财务作为 “业务伙伴” 的角色。
案例 1:业务定价支持
原表述:“给业务部门提供一些成本数据。”
提炼后:“为单位拓展的 3 类培训业务(职业技能、企业内训、社区教育)建立成本测算模型,细化‘师资课时费 + 平台带宽费 + 教材印制费’等 8 项变动成本,提出‘基础定价 = 单位变动成本 ×1.5 + 固定成本分摊’的定价建议。2023 年某企业内训项目据此定价,毛利率从原预估 15% 提升至 22%,全年新增利润 35 万元,获业务部门采纳推广。”
案例 2:资产盘活协作
原表述:“参与固定资产盘点。”
提炼后:“联合行政部门开展‘闲置资产清查 - 评估 - 处置’专项工作,通过核查 56 台(套)办公设备的使用记录,筛选出 12 台可复用设备(原值 89 万元),协调调拨至新成立的分支机构,减少重复采购支出 42 万元;对已报废的 6 台服务器,通过残值拍卖收回资金 3.2 万元,相关流程被纳入《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细则。”
五、提升业绩描述的 3 个关键技巧
用 “专业术语” 替代 “流水账”:将 “算账” 表述为 “构建成本核算模型”,“查账” 表述为 “开展内控有效性测试”,体现专业素养。
加 “对比数据” 增强说服力:不仅说 “提升效率”,而是 “从 3 天缩短至 1 天,效率提升 200%”;不仅说 “控制成本”,而是 “较上年降低 8%,节约 XX 万元”。
关联 “单位战略” 或 “行业标准”:如 “支撑单位数字化转型”“符合财政部 XX 管理规范”,让业绩价值跳出财务本身,体现对组织的贡献。
普通财务工作的业绩亮点不在于 “惊天动地”,而在于 “于细微处见专业”。通过聚焦 “风险控制的精度、流程优化的效度、政策应用的准度、业务支撑的深度”,即使是常规工作也能展现出符合高会评审要求的 “专业判断力、问题解决力和管理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