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级会计师 > 高级会计师考试 > 高级会计师备考经验 > 2026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答题技巧经验与提分细节

2026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答题技巧经验与提分细节

 高级会计师考试以案例分析题为主(无客观题,9-10题选做8道,每题约20分),开卷机考形式下,“会找、会答、会得分”是关键。结合历年命题规律与实操经验,总结以下提分核心技巧与实战经验,助你精准抢分:​一、答题前的“黄金步骤”:先读“要求”,精准定位问题​​核心逻辑​:题目中的“要求”是命题人给出的“得分点地图”,直接决定答题方向与完整性。​

具体操作​:​

第一步:逐题阅读“要求”​​(先不看资料),明确每问的考核点。例如:“根据资料X,指出XXX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这是典型的两问组合​(判断+理由),需先明确回答“恰当/不恰当”,再引用教材原文或实务依据阐述原因。若只写理由,会直接丢失判断分(通常占0.5-1分)。

​第二步:标记问题关键词​:如“理由”“依据”“步骤”“原则”“影响”等,提示答案需包含的具体内容类型。例如:“说明该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需分两段,先列风险(如市场风险、估值偏差等),再对应提措施(如分散投资、动态跟踪等)。

​第三步:带着问题读资料​:根据“要求”中的关键词,在资料中快速定位相关信息(如数据、事件描述、决策背景),避免盲目通读浪费时间。​二、答题中的“抢分策略”:简洁精准,层次分明​​核心逻辑​:开卷考试“找得到”更要“答得对”,答案需简洁、有逻辑、踩得分点,避免冗长无效内容。​

具体技巧​:​

先答结论,再给理由​(针对判断类问题)如题目问“某事项处理是否恰当”,先明确写“不恰当”或“恰当”(1分/0.5分直接到手),再引用教材原文或政策规定说明原因(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XX号》,此类业务应……,资料中未……,因此不恰当”)。理由优先从教材原文中找,表述规范且准确。​

关键词前置,逻辑分层清晰​答案需有明显层次感,用“(1)”“①”“第一、第二”等序号区分要点(机考系统支持输入符号),方便阅卷老师快速抓分。例如:问题:指出该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答案:(1)预算编制未结合战略目标(关键词),仅以历史数据为依据,导致资源分配与长期规划脱节;(2)费用控制缺乏刚性(关键词),业务部门超支未及时调整,影响整体预算准确性;(3)执行监控缺失(关键词),未定期分析差异并问责,预算流于形式。​拿不准的题:抓核心,适度展开​若遇到不确定的考点(如某管理原则的具体名称),​优先写自己确定的关键词+合理分析​(如“根据风险管理理论,该做法忽视了……原则,可能导致……后果”),而非堆砌教材全文(阅卷只看得分点,无关内容不加分,甚至可能暴露错误)。避免将教材一整段内容全部抄写,重点突出与问题直接相关的2-3个要点。

​三、实战中的“细节提分”:时间分配与机考适应​​时间分配:平均每题≤25分钟,优先做“熟悉题”​​总时长210分钟(3.5小时),选做8题建议每题控制在20-25分钟(留10分钟检查/补充)。优先完成自己擅长领域的题目(如财务战略、预算管理),难题标记后最后处理,避免卡壳浪费时间。​机考操作:快速定位,规范输入​​教材检索​:开卷允许带1本教材(建议用官方教材+标注版),机考时快速搜索关键词(如“风险管理原则”“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但提前熟悉教材目录与高频考点页码​(如预算管理在PXX页,内控缺陷在PXX页),节省查找时间。​公式与符号​:计算题需手动输入公式(如NPV=∑(CI-CO)/(1+r)^t),平时练习用键盘熟悉“^”“*”“/”等符号输入;文字答案注意分段(空一行分隔要点),避免一大段文字影响阅卷体验。​

四、备考衔接:模拟训练强化“应试思维”​​​真题模拟​:近5年真题至少做3遍,严格按考试时间(210分钟选做8题)模拟,训练“读要求→定位资料→分层答题”的肌肉记忆。​错题复盘​:整理高频失分点(如判断题漏结论、理由引用不准确、层次混乱),针对性强化练习(如每天1道案例题,重点训练答题结构)。​政策更新​:关注2024-2026年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如收入准则应用案例)、财税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调整),确保答案引用的是最新规定。

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全卷为案例分析题,评分核心是 “踩点给分 + 逻辑清晰”,掌握以下答题技巧,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 10-15 分,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一、“审题三步走”:精准定位需求,避免答非所问​
这是提分的 “基础前提”,直接决定答案是否贴合题意,可参考你提到的 “先读要求再读资料” 逻辑,细化为三步:​
第一步:圈画 “要求关键词”,明确答题任务​
拿到案例题后,先跳过资料,直接读 “问题要求”,用荧光笔圈出核心指令:​
若要求 “指出 ×× 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需先明确 “是 / 否” 的判断(占 0.5-1 分,漏答直接失分),再写理由;​
若要求 “结合资料 ×,提出改进建议”,需锁定 “资料 ×” 的范围,避免引用其他资料内容;​
若要求 “计算 ×× 指标并分析合理性”,需先列计算过程(过程占分,结果错但过程对可拿一半分),再写分析。​
例:2025 年真题中 “指出甲公司预算管理流程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若只写理由不判断 “恰当 / 不恰当”,直接扣 1 分,这类 “隐性得分点” 需重点关注。​
第二步:带着问题读资料,提取 “关键信息”​
按 “问题要求” 倒推资料中的有效信息,避免通读资料浪费时间,重点标记三类内容:​
数据类:如 “研发费用金额”“预算执行偏差率”(计算题必备);​
行为类:如 “公司采用的税务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措施”(判断 “恰当与否” 的依据);​
政策类:如 “引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 号》”“适用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写理由的权威依据)。​
技巧:用 “△” 标注资料中的关键信息,同时在旁边标注对应问题序号(如 “资料 3 - 问题 2”),方便答题时快速定位。​
第三步:预判 “考点范围”,关联教材理论​
读完要求和资料后,快速在脑海中锁定对应考点:​
若案例涉及 “预算超支整改”,可预判考点是 “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与控制”;​
若涉及 “企业合并中的商誉处理”,可预判考点是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
这一步能帮你快速调用教材理论,避免答案偏离考点。​
二、“答题黄金结构”:层次清晰踩点,让阅卷老师快速找分​
这是提分的 “核心手段”,阅卷老师平均每道题阅卷时间仅 1-2 分钟,清晰的结构能直接提升踩点效率:​
“判断 + 理由” 类题目:先给结论,再摆依据​
结构模板:“(1)×× 做法不恰当。理由:根据《×× 准则 / 制度 / 政策》(或教材理论),……(教材原文 / 核心理论),而资料中 ×× 公司……(结合资料具体行为),不符合上述要求,因此不恰当。”​
例:回答 “税务处理是否恰当” 时,可写 “(1)甲公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处理不恰当。理由:根据《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研发费用需按‘项目归集、凭证完整’原则核算,而资料中甲公司未建立研发项目台账,费用归集混乱,不符合加计扣除条件,因此处理不恰当。”​
优势:既包含 “判断”(得分点 1),又有 “政策依据 + 资料结合”(得分点 2),逻辑闭环,不易漏点。​
“建议 / 措施” 类题目:分点列示,对应问题​
结构模板:“针对 ×× 问题,建议如下:① 战略层面:……(如优化财务战略定位);② 操作层面:……(如建立 ×× 制度,参考你实践中的《TOC 预算程序》);③ 监督层面:……(如完善跟踪考核机制)。”​
注意:避免 “泛泛而谈”,需结合资料中的具体问题提建议。如资料中 “预算执行无跟踪”,建议需写 “建立‘月度预算执行分析会’机制,每月对比实际与预算差异,分析原因并调整”,而非笼统写 “加强预算监督”。​
“计算 + 分析” 类题目:过程优先,结果验证​
结构模板:“(1)计算 ×× 指标:×× 指标 =(资料数据 1)×(比例 / 公式)=××(金额 / 百分比);(2)分析合理性:根据 ×× 标准(如行业均值、公司战略目标),该指标为 ××,高于 / 低于标准,说明……(如资金使用效率较高 / 存在闲置风险),建议……(如优化资金配置)。”​
例:计算 “预算资金使用准确率” 时,需写 “准确率 = 实际使用金额 / 预算金额 ×100%=950 万元 / 1000 万元 ×100%=95%”,再分析 “高于行业平均 90%,说明预算管控有效”。即使结果算错,清晰的过程也能拿到 60% 的分数。​
三、“提分利器”:3 个易被忽略的加分细节​
这是提分的 “关键补充”,看似微小却能拉开差距,尤其适合冲刺阶段强化:​
“教材原文 + 实务经验” 结合,提升答案专业性​
高级会计师考试侧重 “实务应用”,在理由或建议中融入你的实战经验,能让答案更具说服力:​
回答 “税务合规” 时,可写 “参考过往‘六流合一’监管实践,建议建立合同流、发票流、资金流等多维度核对机制,降低税务风险”;​
回答 “预算管理” 时,可写 “借鉴《TOC 精益四维预算程序》,在预算编制中引入约束理论,优先保障核心业务资金需求”。​
注意:经验需贴合考点,不能脱离教材理论,二者结合才能既 “接地气” 又 “够专业”。​
“序号化 + 简洁化”,减少阅卷老师阅读成本​
用 “(1)(2)(3)” 或 “①②③” 分点,避免大段文字堆砌(阅卷老师易漏看踩分点);​
每点控制在 1-2 句话,核心关键词前置(如 “理由:研发费用需‘项目归集’—— 教材依据;甲公司未建台账 —— 资料依据”);​
避免口语化表述,用专业术语(如 “六流合一监管体系” 而非 “发票、合同一起核对”)。​
“错题复盘法”:针对性补漏,避免重复失分​
这是 “长效提分” 的关键,建议建立 “错题本”,按 “错误类型” 分类记录:​
类型 1:“审题失误”(如漏答 “判断”):在错题旁标注 “下次先圈‘是否恰当’”;​
类型 2:“知识点盲区”(如不会算商誉减值):补充教材原文和例题,每周复盘 1 次;​
类型 3:“答题不规范”(如没分点):仿写 1 道同类题,强制用 “序号化” 结构答题。​
考前 1 个月,重点复盘 “审题失误” 和 “答题不规范” 的错题,这类错误纠正后提分最快。​
四、“时间分配” 技巧:避免因超时漏答​
考试共 3.5 小时,8 道案例分析题(含 1 道选做题),平均每道题 26 分钟,需合理分配:​
前 6 道基础题(占 70% 分数):每道 25-30 分钟,优先保证正确率,避免过快导致漏点;​
选做题(2 选 1):15-20 分钟,先看两道题的考点,选自己熟悉的(如你擅长税务,优先选税务相关案例);​
预留 10-15 分钟:检查 “判断类” 题目是否漏答结论、计算题是否有明显错误,这是 “捡分” 的最后机会。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