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内涵定位与ERP泛化的探讨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内涵定位与ERP泛化的探讨

  [摘 要] ERP泛化指的是ERP概念的泛化,即ERP概念的外延变得更加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ERP泛化的表现、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供应商和企业用户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了ERP市场需求及其对ERP人才需求状况,然后分析了ERP泛化对ERP人才培养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在ERP人才培养上的定位,得出了现阶段ERP人才培养应为制造型企业服务的结论。
  [关键词] ERP泛化;人才培养;制造型企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F270.7;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8)10-0109-03
  
  ERP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Gartner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提出的,其意义在于以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目前,ERP市场上存在很多泛化的概念,导致企业用户对ERP的认识不清,在面临ERP选型时无从下手;导致了高等院校在ERP人才培养定位上出现误差,影响ERP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ERP概念的泛化
  
  (一)ERP泛化的表现
  ERP泛化指的是ERP概念的外延变得更加广泛。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说,每个供应商都打着ERP的旗号宣传自己,这是一个泛化的表现。现在可能有不少“主流”ERP厂商,之前就是做财务软件的,或者是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的,为了寻找更大的拓展空间,要去找一个更流行的词,所以自然地打上了ERP的旗号。
  ERP泛化包括从功能上和内涵上的泛化。从ERP的功能上来说,人们往往认为ERP可以治企业的百病,企业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这是从功能上泛化。实际的情况是:ERP是不可缺少的,但ERP并不是万能的。从内涵上来说,原来说ERP是针对制造业的企业资源管理规划,现在被认为企业管理软件就是ERP,ERP就是企业管理软件,甚至说企业的信息化就是ERP。这是从内涵上的泛化。ERP不能作为一个管理软件的代名词,因为管理的范围实在太广了。每一种ERP产品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不能被泛化。针对什么行业,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产品定位和名称,这样才不至于误导企业用户。
  (二)ERP泛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优缺点
  ERP泛化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商发展的需求。从供应商本身对ERP的理解来看,ERP和生产制造型企业结合紧密,通过不断的需求变化,开始解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问题。而供应商为了推动ERP的整个市场需求,追求自身的快速发展,在产品上、理念上均包装上了ERP的外衣。尽管这样的产品和ERP有些相同之处,但并不完全吻合。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使得ERP的概念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二是从ERP供应商的角度来讲可以把整个的产业做大。但弊端也很明显,首先是概念混淆导致用户狭隘地认识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面向消费、供应、资本、知识等4个市场的复杂管理,单靠一个ERP是无法完成的;其次从供应商的角度看,大家都叫ERP,就无法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也就是差异化问题,各家供应商的ERP产品到底适合于什么细分行业,功能点在哪里都比较模糊,并且由于泛化导致了很多无形的竞争,反而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三)ERP泛化对供应商和企业用户产生的影响
  ERP泛化起到一些误导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很多企业不是做ERP的,以它们的能力和经验是不是可以扮演成功的、有竞争力的ERP供应商,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第二,ERP被泛化后,它承载的信息或者说客户对它的需求和期望都明显过多。这也会造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状况,有人说ERP在中国的成功率是零,这和ERP本身承载和被赋予的信息有关系。第三,那些原本不是ERP的供应商,要打着ERP的旗号,对于这些供应厂商自身的发展不一定是有利的,没有体现出特色与专长。
  ERP泛化从短期效果来看,对于供应商是有好处的,但对企业用户不利。因为企业用户选型ERP一旦完成,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所选ERP的影响,但无法满足企业用户细分需求的ERP,当然不能对企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并使企业无法弄清楚究竟什么样的ERP才适合自己;从长期效益来看,对双方都不利。
  
  二、ERP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对ERP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ERP市场发展迅猛。预计未来两年我国的ERP软件产品市场将达500亿元左右。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开始意识到ERP的重要性,并开始有采用和购买ERP产品的计划。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据美国权威市场预测研究机构AMR Research宣布,全球ERP市场近5年内将以年综合增幅37%的速度发展。2002年全球ERP市场总收入达100多亿美元,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00亿美元以上,其中中国的ERP市场总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据统计,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产业的78%,从业人员占82%。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0%、财政收入的50%、外贸出口的80%来自于制造业,中国已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但ERP在中国制造业的普及率仍不高,仅为24.2%。
 中国制造企业大约有135万家。其中,大型企业大约有2 000家,中型企业有4万家,小型企业则超过130万家。制造行业是ERP应用的主要需求领域。这些制造业的信息化在财务及进销存管理方面的初级应用比率都已经非常高,特别是中型以上企业。但是一直以来受限于产品的不成熟、实施方法的不规范和用户知识的不充分,以至于在生产管理也就是ERP的核心应用上成功率不高,让大部分制造企业因为害怕失败而望而却步。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在生产管理上的ERP整合应用比率除了大型制造企业稍高外,中型制造业的应用比率粗略估计还不到20%,小型制造业就更低了。但是,制造业的管理重点,终究还是在于以生产为核心的整体运筹管理,这也正是ERP的主要追求,简单的财务、进销存这样的初级应用,已经不能满足制造业用户的需要,在生产的核心环节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已成为必然。
  鉴于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和制造业者面对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中国制造业对于ERP的需求愈来愈迫切。据相关统计,2006年中国生产制造型ERP市场规模达到25.6亿元,比2005年同比增长23.0%。而2006年ERP整体市场增长幅度是18.5%,生产制造型ERP市场增速明显快于ERP总体市场。
  由此可见,市场对ERP人才的需求极其旺盛,特别是能服务于制造型企业的ERP人才。有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需要上百万名ERP专业人才,其中包括ERP实施顾问、咨询顾问、实施工程师、销售人员、开发人员等ERP专业人才,而目前国内只有不到10万名这样的人才,而且大多数是由计算机专业或管理专业经过培训改行过来的,属于“半路出家”,因此,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ERP应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ERP泛化对ERP人才培养的影响
  
  目前,除在少数研究性的名牌大学ERP课程教学较成熟外,大部分院校的ERP课程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ERP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许多偏差。
  (一)ERP泛化对ERP人才培养定位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受ERP泛化的影响,认为ERP适应各种各样类型的企业,ERP人才也将是适用于这些企业的,从而把ERP人才培养定位得过于宽泛。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