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对策
Hebei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1.8
正 文
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对策
承德市副市长 王 克
一、充分认识当前制约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
1.经济规模及结构性问题制约着财政收人的增长。经济决定财政,经济的总量规模决定着财政收入的规模。2000年,承德市实现GDP163亿元,全部财政收入10·2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省末位。另外,经济结构性问题制约着财政收人的增长。从承德市GDP中三次产业构成看,一产占GDP比重偏高,约30%,但产业层次低,提供的财政收入仅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左右。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约40%,仍是提供财政收人的主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0%,没有体现出对财政收入的强大拉动作用。
2.经济效益状况制约着财政收入增长。国有企业效益仍在下滑。国有经济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人的比重从1996年的22·7%下降到1998年的20·1%。
3.财政收入增长中潜在的问题和征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财政收人的增长。一是由于近几年政策增收因素较多的影响,使财力增长低于总收入的增长。“九五”期间可用财力年均递增11·2%,低于总收入年均增幅3个百分点。二是“九五”期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尽管逐年有所提高,但到2000年,仍仅为6·25%,大大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在征管环境中仍存在着减、免、缓、欠、退税等间题。尤其是欠税数额较大,全市累欠已达两个多亿。另外,零散税收也存在着征收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地方忽视了小税种征管,纳税人依法纳税、文明纳税还有很大差距。
4.县乡级经济发展的状况制约着财政收人的增长。县级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由于财力水平低,加上财政包袱沉重,很难有财力用于自身的发展性投入;乡级收入总量小。
二、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分析问题,研究政策,谋划财政工作,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1.深入贯彻“围绕财政抓经济、围绕财源抓发展、优化支出保重点、加强管控保大局”的理财思路。“九五”期间,承德市要以增加财政收入特别是增加可用财力来指导经济工作,以财政收入增长认定经济工作质量,实现财政和经济同步增长;在财政工作中,要自觉把财政工作放在全市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筹划,找准位置,搞好服务;要跳出就财政论财政,就收支论收支的框框,集中精力谋大事,集中财力办大事,增强财政发展后劲;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管理,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使财政工作体现市委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意图。
2.狠抓财源建设。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培植壮大财源。因此,在财政资金转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后,对财政参与财源建设的范围和形式应作出相应调整,由普遍性投入转向集中于经济增长中有关键意义和起导向作用的领域和环节。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财源建设要围绕充分体现我市经济优势和特色农业、旅游业展开。农业以综合开发和推进产业化为重点,围绕能够富民、富村、富乡、富县的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市场型、龙头型服务组织,为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架起桥梁,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第一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旅游业要以促进观光、渡假、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和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为重点,推动文物的保护、管理与景区经营相分离,使景区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促进景区的综合开发与旅游项目的多元化经营,推动观光景区与生态旅游线路的形成和发展。并切实加大国外游客的招裸力度,广泛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提高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要千方百计提高工业的效益,巩固主体财源。要着眼于发展、着眼于市场的开拓和扩大占有率,加快企业流动重组。同时,要把深化改革与强化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管理方式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粗放的问题,尽快提高企业效益,刹住主体财源弱化的倾向。在巩固壮大主体财源的同时,要下大力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拓展群体财源。要运用政策引导,强化服务,特别是清理违反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快市场建设,尤其要发展依靠资源优势,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市场,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经营,要特别重视引导农民进人流通领域。
3.研究制定有关财政增收政策。一是国有资产收益征管政策。国有资产收益包括有形资产收益和无形资产收益。有形资产收益主要包括企业占有、使用国有资产应上缴国家或国家应分得的利润、股利、红利政府授权的投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资、出租、出售等形成的收益应上缴国家的部分;国有产权、国家出资、国家股权转让收人等。无形资产收益主要包括凭借政府许可或政府授予特许权、经营权、制作权而取得的收益。如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政府无形资产的经营权收益;出租车营运权收益;市内主要地段广告制作权收益以及取得政府其他无形资产经营权而形成的收益应上缴国家的部分。这些国有资产收益,应强化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建立土地收益征管制度。按照目前的政策,涉及土地的税费收入项目达10余项,必须强化土地税费的征管工作。长期以来,由于对土地税费征管认识不足,存在着严重的随意减免问题,使土地收入绝大部分游离于财政之外,使政府蒙受了巨大的收入损失。由于土地使用与出让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使按出让转让价格收取的契税随之流失。必须建立制度,加强征管。三是对设施作物征收农业特产税政策。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大棚菜已达10万亩,应适时开征特产税。我市已在滦平县和双滦区搞试点,应创造条件逐步推开。四是按照国家规定做好三资企业减免税到期恢复征税和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工作。
4.强化财权,集中财力。目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权弱化、财力分散。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改革与发展的许多重大措施都是建立在有可靠财力作保证基础上的,财力不足,难有作为。转变职能必须有利于强化财权,使财政部门能够更好地集中财力,逐步解决财源弱化、财力分散问题,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的重点方面。要以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权为突破口,理顺分配关系,实行内外并轨,统筹预算内外资金。
5.规范管理,挖掘增收潜力。一是建立税源档案,加强零散税征管,堵塞流失漏洞。对屠宰税、车船使用税、农业特产税等零散税种,摸清税源,按种类建立征收台账,并实施动态的户籍化管理。二是健全征管网络,成立协护税组织。针对农村税收面宽、量大、征管力度不够问题,要建立群众性的协税护税组织,增设村级税收代征员,负责税收政策宣传、税源调查、代征代扣及协助办理税收案件等。形成专群结合的征管网络。三是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提高征收率。严格单位代扣代缴制度,特别是加大对征收不到位的高收人行业及各类工程设计单位、三资企业人员的税收征管。
6.整顿秩序,净化税收征管环境。良好的外部征管环境,是财政增收的必要保证。为此,要继续下大力整顿三个秩序。即以依法治税、堵塞漏洞为重点,清理欠税,清理到期的优惠政策,整顿财税工作秩序;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为重点,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以治乱为重点,整顿预算外资金管理秩序。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谷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