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银行理财与风险管理
起始于2004年并在近年得以快速发展的商业银行理财市场,是继金融制度性改革之后中
国金融业发展的又一亮点。正在蔓延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新兴的我国银行理财市场会产生何种
程度的影响目前虽难以断定,但其影响恐怕不可避免。
到目前为止,新兴的中国理财市场上出现的具有负面影响的种种事件多是起源于其产品
挂钩的境外市场的变化莫测,发行机构先前的设计模式所蕴藏的风险逐步暴露,参与理财市
场的商业银行借此总结和思考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策略可谓正当其时。
商业银行理财的风险转移与传导机制
由于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发展水平的差别,世界各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和产品类别各有不
同,数不胜数。但从产品运行的机理看,商业银行作为受托管理人,负有为客户实现资产价
值最大化的责任,但此类产品募集的资金不属于其负债,产品持有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是理财产品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笔者以中国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将银
行理财产品划分为三类并分析其风险转移与传导机制。
一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这类产品,投资者承担所有产品风险,相对而言预期收益也较
高。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采取背对背平盘的方式进行处理。从理论上讲,银行不承担产品
带来的风险。
二是保本固定收益型。这类产品,商业银行承担所有产品风险,相对而言预期收益较
低。商业银行在这个流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交易对手,包括各类风险。比如票据资产
类产品,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三是保证最低收益型与保本浮动收益型。相对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与保本固定收益型理
财产品而言,保证最低收益型与保本浮动收益型的风险传导机制比较复杂。此两类产品的风
险传导机制非常类似。在这两类产品风险传导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有可能承担部分风险,也
有可能不承担风险,这主要取决于理财产品的设计。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采用背对
背的平盘处理方式,更多的关注交易利益,而不是客户的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风
险传导机制中,次级受益人与普通投资者在信息上是不对等的。次级受益人获得更多的信
息,在风险承担次序上优先于普通投资者。
银行理财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理财产品设计应兼顾收益和风险。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银行出于竞争的考虑,其理财产
品设计更多的是关注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而对产品的风险考虑不足。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一共有151款产品涉及“华尔街危机”中的五大投行,有些已经到期,
有些仍然在运行。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理应健全产品设计管理机制,按照客户利益
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适应性原则设计理财产品,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
计,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
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银行应密切关注理财产品所涉及基础资产的相关风险。造成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
要因素就在于次级贷款的证券化延伸,但风险的来源是作为基础资产的次级贷款主体的大面
积违约,加上衍生金融工具高杠杆率所导致的放大效应,致使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
危机。此次事件给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的启示在于,一是对银行理财产品设计所涉及的基
础资产在信用等级上应有较高要求外,一定的担保或保险必不可少;二是基础资产证券化的
链条不宜过长。
银行还应注意理财产品的市场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
险、股价风险、商品市场风险等。
利率风险涉及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与外币理财中的保证收益型理财产
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设计中除了尽可能要求理财产品与基础性信贷资产的期限相同外,
预期收益率随市场利率变化而调整的有关条款应适当考虑,尤其是保证收益型外币理财产品
的设计,因为利率水平的升降并非单个金融机构能够左右和预测。
汇率风险涉及的产品主要是以下两类:一类是与外汇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这类理财
产品一般以美元为核心,如欧元兑美元;另一类是外币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是以人民币
为核心,投资者先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到期后再兑换成人民币。在
这个过程中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就构成了其产品的汇兑风险。
股价风险涉及的产品主要是以下两类:一类是QDII理财产品。从目前此类产品的发行与
到期情况来看,QDII理财产品表现可谓非常糟糕,这与海外金融市场的表现具有直接关系;
另一类是结构型理财产品中挂钩股票、股指、基金等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由于这一类产品
所挂钩的标的主要是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所以美股与港股的走势状况直接决定了此类产品
的到期收益率和风险。
商品市场风险主要涉及的是结构型理财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通常挂钩黄金、原油、农
产品等商品的期货或现货,由于这些商品通常以美元计价,因此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但受到供
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汇率市场变化的影响乃至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银行理财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问
题。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应充分揭示其产品的风险,履行风险告知义务;要充分
揭示其产品的运行机制、费用收取标准和方式以及随市场变化而调整的有关条款等;要充分
披露产品运行期间重大事项和产品净值变化等。二是关于客户风险的适合度评估。一方面,
对于除低风险以外的风险明显的理财产品,银行不仅要做好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评,还要通过
制度安排与技术手段确保投资者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建立合格投资人制度等。另
一方面,对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实行准入资格管理制度,推行个人理财业务资格强制认证制
度,建立继续培训、跟踪评价与考核等管理制度,使相关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行
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且充分了解所从事业务的法律法规及应具备的职业操守,规范其销售行
为。三是银行在代理销售其他金融机构理财产品过程中,要对其代理的理财产品进行风险甄
别,对理财产品提供者的市场投资经验、风险处置能力和受托人责任进行有效评估,明确界
定双方权利、义务和风险责任,对代理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数据进行必要的模拟或检验。
(徐庆宏 何兵 孙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