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基于审计委员会的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了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文章的视角是研究上市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问题。
首先,作者分析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内涵,认为内部控制在组织结构中是存在科层结构的,治理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上层建筑,是管理控制和交易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接着,作者将审计委员会作为上市公司出资人(小股东)的代理人,目的是监督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越权与合谋舞弊,防范逾越公司内部控制的行为,然后构建大股东、经理人以及审计委员会的三方博弈模型,模型建立的前提假设为:当存在大股东股东的情况下,大股东与管理层的合谋舞弊必然逾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作者通过模型求解分析了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控制中的作用机制,指出审计委员会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是贯穿整个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机制设计的关键要素。
最后,作者得出了结论及建议:审计委员会的能力和素质是贯穿整个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机制设计的关键环节,审计委员会应该在完善集体话语权和个人特征的基础上,发挥对信息质量控制、沟通协调与监督保障三方面的职能。第一,保障合法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应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依法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在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尽快颁布有关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实施细则和披露机制。第二,建立科学的独立董事选聘激励机制。包括从独立董事选聘上,独立董事薪酬上和外部监管上规范独立董事的行为。第三,设计合理的审计委员会运行方式。包括细化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职责,并对制度化的形式予以规定;完善审计委员会的会议制度;合理界定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监事会、内部审计的关系。
(张智楠整理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作者:黄溶冰 王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