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我国担保业会计制度框架的改进研究

近年来,我国担保事业发展迅速,在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担保机构的运营处于窘境,利润微薄,甚至连年亏损,这除了内部治理方面的原因外,担保行业所依赖的制度环境欠佳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担保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会计制度的角度找到答案。本文从担保行业的会计制度入手,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分析我国现状的基础上,揭示我国担保业的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担保业会计制度的国际比较

国外发达国家的担保业起步较早,其会计制度对我国担保业会计制度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德国

德国担保业会计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担保银行财务自求平衡。德国的担保机构为经济界自助性的担保银行。担保银行的收入包括办理费、担保手续费、年增加的利息和资本金回收。在满足管理成本的同时,提供资本金的组成资金(根据信贷机构法的资产净值原则来降低担保风险)。目前一个企业应交的费用平均来说是一次性收取办理费1%,担保费1%。担保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必须自己承担经营费用,包括审核申请的费用、管理和清算约定的被担保人的费用。根据德国法律规定,担保银行是免税的,由经济考察员、联邦信贷检察员等进行年度最终考核。

(二)日本

(三)新加坡

二、我国担保业会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制度规范方面

财政部颁布的《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于2006年1月1日起在所有的担保企业实施。在该办法中,有很多会计处理方法借鉴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但是,担保企业与一般的企业之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担保资产、预计资产的核算,应付分担保费、短期责任准备金、存入担保保证金、预计负债、应付担保额、长期担保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的核算, 担保费收入、分担保费支出、担保赔偿支出的核算等,所以,实行的会计制度也自然要求在很多方面有所差异。

(二)或有负债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稳健性指标

1.资产减值准备

2.重要性原则

(四)财务管理方面

(五)风险的识别与揭示

(六)税后提取风险准备金

(七)会计监管方面

三、我国担保业会计制度的完善趋势

(一)关于会计制度规范的问题

(二)关于或有负债的问题

(三)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

(四)关于风险管理的问题

(五)关于税收优惠的问题

(详见《商业会计》2006年6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