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分析

提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因此,国际惯例对中国具有约束力,相应地,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的会计准则同样具有约束力。但从实际情形来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国际惯例尚有较大差距。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筹资活动日益增多,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会计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美国国会和证券委员会、欧盟、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西方七国财长会议近年来都相继呼吁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宣布开始制定“全球会计准则”。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产物

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仅资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满足各自需求,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也要按照国际标准,严格审核跨国筹资公司的财务报告。这就要求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无须对原有财务报告进行重编或调整。这样,对于减少跨国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的成本,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以及跨国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跨国公司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在国外拥有企业资产控制权和生产经营决策权。这就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消除各国之间会计的差异,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初衷之一,就是规范跨国公司的会计与财务报告,这不仅是东道国对跨国公司实施监管的必然要求,也是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决策、加强成本管理和考核经营业绩的需要。

(三)国际贸易发展也是导致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因素之一

近几十年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其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作为商业通用语言的会计应按照国际惯例,提供可比和有效的会计信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高效率。

(详见《商业会计》2006年6月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