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
从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新准则的执行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颁布实施之后,取消了短期投资账户,要求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进行核算,新准则对企业购入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下列四类: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三是贷款和应收款项;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进行核算时所涉及的账户主要有三个: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这三个账户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账户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具有重大影响,这两个账户在选用上没有严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使用,但选择的账户不同对公司的会计报告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原因主要是在购入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时候,两个账户的处理不一样:1.选择“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要做借(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贷(或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账户有影响,进而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影响到每股收益。在股票价格上涨的时候,会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而虚增公司的利润;在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会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而虚减公司的利润,造成公司的利润随股票价格的升降产生很大波动,影响了可比性原则。2.选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要做借(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贷(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主要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资本公积两个账户有影响,最终只影响到资产负债表而对利润表没有影响,股票价格上涨还是下跌,不会影响每股收益,如果没有出售所持有的股票,对公司的利润没有影响。对于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既可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至于划分为哪一个,完全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而选择的不同对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会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