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论政府审计信息属性及其管理

《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审计信息利用的层次和水平。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发展规划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当对审计信息的属性进行准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管理。

一、审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目前,审计信息属性的表述,从内涵上说,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审计信息是“事实简报”,认为“审计信息是对审计机关及其审计工作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指导意义并能引起各级领导及其有关部门关注的事实的简要内部报道”;二是审计信息是“业务资料”,认为“审计信息资源是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工作记录及相关档案资料”;三是审计信息是“检验机制”,因为会计信息是“确保激励和监督相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互匹配的一种机制”,审计信息就是“检验会计信息功效是否得以恰当履行的一种机制”。这些表述无疑具有其合理性,但所揭示的仅是审计信息的表层属性。我们认为审计信息的根本属性应当是公共产品。

二、界定审计信息属性的必要性

审计信息属性的研究是一个理论问题,但并非是一个完全的理论问题。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并界定审计信息的属性,确立审计信息的公共产品地位,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实践意义:

第一,促进珍视审计成果。

第二,提供审计成本控制的依据。

第三,奠定审计公告的基础。

第四,强化审计信息管理责任。

第五,审计条件保障的支撑。

三、基于公共产品属性的审计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