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资本配置的影响

起源于20世纪中叶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行为财务学,以投资者和经理人的非理性为分析起点,更加逼近真实市场行为,为研究投资者和经理人在资产管理实践中的现实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行为财务理论以心理学实验结果来分析财务行为主体(包括投资者和经理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并以此来研究其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行为财务理论认为,财务行为主体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其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性行为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以行为财务理论的上述基本观点为基础,通过对投资者和经理人非理性行为的解读和透视,可以考察其对公司资本配置的影响。

一、投资者和经理人两大财务行为主体的理性组合

在公司资本配置过程中,影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两大财务行为主体就是投资者和经理人。投资者和经理人理性与非理性的行为对公司资本配置具有重大影响。可以通过图1来描述投资者和经理人理性与非理性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资本配置的影响

(一)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二)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三)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由此,一些学者进一步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他们认为:投资者通常将公司分为两类,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和不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投资者对这两类公司的兴趣及红利政策偏好时常发生变化,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为了获得股票溢价,公司经理人通常迎合投资者偏好制订红利政策。当投资者倾向于风险回避,对支付现金股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支付现金股利;当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对股票股利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支付股票股利。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一个明显倾向是:较少发放现金股利,而经常采用股票股利的形式。这一方面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偏好意愿”,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不同股利政策的反应也是影响公司制订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投资者在获得现金股利时要先扣除较高的所得税,而如果采用股票股利的形式,在可以避税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股权稀释效应,使单位股票的绝对值降低,投资者会产生该股票有强烈的填权倾向的预期。所以,我国资本市场对现金股利往往反映平淡,而将高比例配送的股利政策看成是一个利好消息。

总之,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公司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股利政策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着公司资本配置的效率。公司在利用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制订相应的投融资决策时,还要努力克服管理者自身的非理性行为,以致力于实现公司真实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