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出口退税对纺织企业出口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

【摘 要】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纺织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为此,国家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以支持纺织出口企业。本文将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这一政策的效果进行探讨,进而提出支持纺织出口企业发展的几点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 纺织出口企业; 出口退税率; 内销; 税收政策
  
  一、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的现状
  
  纺织业是中国对外依存度最高、实现国际化最早的产业之一。伴随近20年的发展,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 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4.9%。然而,自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内政策环境的变化影响,纺织行业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口增速开始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2008年上半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较2007年下降了16.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25个百分点①。现今,纺织企业不得不面对汇率持高不下、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外部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许多纺织中小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大多企业只能勉强生存。
  为了缓解纺织行业面临的经营压力,2008年7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10月21日又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11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至14%。三个月内两次上调纺织品退税率,表明了国家对纺织行业的重视,有助于市场信心恢复,对于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也将产生一定影响。然而,出口退税政策效果是否显著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二、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纺织企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弹性系数模型分析
  1.选取指标:出口退税率弹性
  所谓弹性是指一个变量的变化率引起另外一个变量变化率之间的比例。本文选取的指标是出口退税率弹性:。
  
  2.相关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文收集从1993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弹性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出口退税率对出口额的弹性有正有负,但从绝对值来看,出口退税率弹性均小于1,而且数值较小。因此,从总体上可初步得出:出口退税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小。
  3.数据选取的说明
  关于数据的选择,如果样本区间过长,容易因为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影响分析结果,但是,如果样本区间过短,又会因为样本数据过少而影响分析的可信度。由于从1994年1月起,我国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因此本文选取了1993~200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区间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本文选取的出口额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的统计年鉴,具有可靠性。
  另外,从表1中可看出,出口退税率弹性有正有负,这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但本文主要意在探讨出口退税率对出口额的影响大小问题,因此,对于弹性正负出现的原因在此不进行深入研究。
  (二)计量经济模型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际出口退税率是否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影响,下面通过Eviews软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出口退税率和纺织品出口额进行显著性检验。本文将计量模型构建为:
  Yi=β1+β2Xi+μi
  其中Yi代表纺织业当年的出口额,为被解释变量,Xi代表当年的出口退税率。将表1数据输入软件,得出回归分析报告为:
  Yi=1 102.396-3 441.475Xi
   (385.6664) (3 111.833)
  t=(2.858419) (-1.105932)
  R2=0.085993df=15
  为了检验变量的显著性,即某一个解释变量是否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对参数进行t检验,出口退税的参数为β2,为此,首先建立假设:H0:β2=0。
  从回归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β2的t值为-1.105932,在给定显著水平为0.05的情况下,通过查表可得t0.025(13)=2.160>1.105932,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解释变量Xi对被解释变量Yi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也看到,公式拟合优度的可决系数R2为0.085993,数值较低,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差,即解释变量“出口退税率”对被解释变量“出口额”的绝大部分差异没能做出解释。
  (三)结论
  通过以上弹性系数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于纺织业出口量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样本容量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再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解释,一是调整的出口退税政策与实际出口之间存在着时滞性,出口退税政策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二是纺织业的出口还受到产值、汇率、国外需求量等多方面的影响。如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但这一空间很快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消失,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出口退税的政策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三、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减轻企业成本,一定程度缓解企业的压力有积极作用,但从总体看对增加纺织企业出口量的作用将十分有限。特别是在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的需求疲软,仅仅调整两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率难以救纺织出口企业于水火。而如果政府再采取财政补贴或减低其他税负的政策来降低纺织企业的成本,又有可能遭到国外的反倾销制裁。因此,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帮助纺织出口企业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将销售目标转向国内市场将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为此,笔者认为国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通过财税政策,帮助纺织业从出口转内销,扩大国内市场,以度过“寒冬”。
  (一)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1.下调棉花滑准税
  2007年以来,棉花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每年棉花需求缺口是450万吨,而进口额只有90万吨,超出配额的进口就要征收滑准税。滑准税亦称滑动税,是对进口税则中的同一种商品按其市场价格标准分别制订不同价格档次的税率而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征收这种关税的目的是使该种进口商品,不论其进口价格高低,其税后价格均保持在一个预定的价格标准上,以稳定进口国内该种商品的市场价格。《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中规定,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行6%-40%滑准税。仅此,每吨棉花即增加成本2 000元。进口棉花征收滑准税后已高于国内市价。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使得我国的纺织品与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同类国家难以形成有效竞争。
  2.调整棉花采购加工增值税的“高征低扣”政策
  根据现行增值税制度(1994年开始执行),我国棉纺企业(一般纳税人)棉花采购执行的进项税率为13%,产品销项税率为17%,这意味着棉纺企业即使没有实现增值,将购进的棉花按原价卖出,同样要负担税收,这对于属于微利行业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3.利用增值税全面转型的契机
  我国已于2009年1月实行的增值税转型政策,使企业机器设备的购进额可以作为增值税进项扣除,这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成本,也会促进企业生产设备升级。
  (二)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
  现代纺织业的发展,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进行产业升级,而现代纺织企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级政府要通过对技术教育的支持、对研究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资助龙头制造商的创新活动来提高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可以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研发纺织品新技术和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及档次,实施纺织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推动产业集群从低成本型向创新型攀升。●
  
  【主要参考文献】
  [1] 谷永芬,吴倩,陈文宗.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8).
  [2] 叶春霜,胡丹婷.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实证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3).
  [3] 汪前进.扶持政策呼之欲出[J].纺织商业周刊,2008,(16).
  [4] 何晴,张斌.出口退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税务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