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如何改革《基础会计》教学以适应高职学生的特

摘 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复杂,学生普遍反映入门较难。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讲解,反复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好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专业会计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复杂。然而目前的高职学生(特别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较小,基础相对较差,社会知识比较贫乏,对经济领域的很多现象缺乏了解,加之近年来生源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不少同学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学生传统的学习,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只有更加生动活泼,避免过多的理论灌输,增加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但同一个概念用什么语言,如何去讲授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基础会计》课程主要由概念、计算、核算和操作等构成,内容较多,单调枯燥,教师授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去叙述,将抽象的概念置于具体的情景之中。如:教科书中对会计科目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让初学者理解会科目这个概念的含义,教师可以形象地拿自己家中的财产来举例说明。我们为了加强对家中财产的管理,可将其中性质相同的项目归为一类取一个名字来进行核算,这个名字就是一个科目。如将电脑、电视、冰箱、音响等归为一类取一个名字进行核算,取名为“家用电器”,这就是一个科目。再如:将皮装、羽绒服、高档西服等归为一类进行核算,取名为“服装”等等。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会计科目这一概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模块,采用图示法进行教学在选择好一本适合高职学生教材的同时,可将《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分为三大模块,通过四张图进行教学。模块一:会计基本理论。在这部分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内容多且繁杂,可通过两张图将这些概念联系起来,便于理解记忆在基础会计中,首先介绍了会计的概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会计等式,对会计要素进行进一步分类就形成了会计科目,根据会计科目开设账户,以反映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对象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当会计账户开设好了以后,下面的工作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将经济业务记录到账户中去,现在采用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曾经采用过的复式记账方法有多种,目前使用的只有借贷记账法。由此引出借贷记账法及其特点的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是本课程的基础,一定要讲清说透。模块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由于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最完整、最复杂也最典型,因此几乎所有《基础会计》教材均以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例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分为供应、生产、销售、利润的形成及分配等几个主要过程进行核算。每个过程中都涉及一到两个核心账户,如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账户。掌握了这几个核心账户,这部分内容也就掌握了。模块三:会计基本操作。这部分可以归纳为“证,账,表”。运用图示法,分模块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和掌握。(责任编辑: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