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契约的非盈利性机构行使审计委托权研究
招聘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者就会撤出投资,潜在的投资者就会推迟甚至放弃投资计划,最终影响企业管理当局自身的利益。尽管债权人、供应商等其他审计报告使用者没有取得招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控制权,但是他们对是否招聘好的公司有选择权,这种选择权也能够很好的诱导企业管理当局选择好的会计师事务所。理论上讲,企业管理当局是有意愿招聘更有好会计师事务所的,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否则审计市场也不会越来越大。并且会计师事务所也有意愿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否则,就会像安达信一样被驱逐出审计市场,有的注册会计师甚至还要将所有家产都得拿来赔付。在中国审计市场上,部分企业管理当局不愿意招聘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难以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并不是审计委托权设置不合理,而是没有建立一种诱导机制,让企业管理当局必须招聘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让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就象非典导致发高烧,吃退烧药不起作用,并不意味着退烧药再也治不了任何的发高烧。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建立这种诱导机制,如果企业管理当局招聘差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者就要卖掉手中的股票,潜在的投资者就要远离这家公司,债权人就要抓紧催收债务,潜在的债权人就要推迟发放贷款。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就要积极向其索赔,以后出具的审计报告坚决不信。如果投资者和债权人都这样,企业管理当局与会计师事务所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审计市场秩序就会得到恢复。三是不少人将审计委员会招聘等同于内部人控制。审计委员会与内部人之间是有区别的。首先,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是外部的独立董事,在公司获得薪酬并不随公司业绩的好坏的变化而变化,独立性比以前由公司财务董事或者财务总监招聘会计师事务所要强很多(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花瓶董事的现象);正须审计委员会的主席是会计专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品质有诸多了解,相对具体公司内部事务的内部人而言,具有更强的辨别会计师事务所品质的能力。正因为这样,将招聘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有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同意,方可提交董事会讨论作为保护社会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可见,审计委员会招聘并不能看成是内部人控制。笔者认为,审计委员会招聘会计师事务所是上市公司最为适合的审计委托方式,并不因此就认为这种方式没有任何需要改进的地方。审计报告使用者对审计报告出炉情况一无所知,自然无法表示意见,只能被动地接受审计报告的内容。如果让审计报告使用者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让审计报告使用者更多的了解“生产商”———会计师事务所,了解委托过程———公开招标,审计报告使用者就会自发的影响企业管理当局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影响企业管理当局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不一定就是用手投票,也可以用脚投票,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不聘任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不勤职尽勉,投资者就卖掉手中的股份,潜在的投资者就放弃投资计划,债权人就要求收回贷款,潜在的债权人就推迟贷款计划,企业管理当局与会计师事务所自然会打消念头,从而实现保证审计报告质量效果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生成的透明度是目前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要把一切都摊在阳光下。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委托权转移到一个专门机构来行使也许能够有效解决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问题。其实,这只是一种设想,难以成为现实。将这个机构定位为国家(政府)管理的非营利性机构,我们看不到由国家(政府)管理的非营利性机构与监管当局在招聘会计师事务所方面会有什么不同,相反还不如直接由监管当局直接招聘,因为监管当局与投资者的利益更为接近,监管当局有执行法律法规的权利,更能够维护他们的利益。非盈利性机构招聘会计师事务所依然面临这样几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便这个非盈利性机构只负责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招聘事宜,也都会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招聘任务。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1300多家,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光年报审计就达到了1300多次,并且还有诸如发行上市、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其他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大量事项,招聘哪个会计师事务所适合哪个公司的哪种类型的审计,专门机构没有能力进行实质性选择。因为每个上市公司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情况,所处行业不同,运作流程不同,信息系统不同,会计软件不同,会计处理不同都会导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在审计安排上呈现差异,专门机构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了解上市公司的特殊情况,也没有精力去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特长与自己的竞争优势,结果拉郎配在所难免,资源配置的失误导致一些本应该能够查出的问题仅仅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在某方面的能力不够而查不出来。要做到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资源配置合理,必须由他们双方自己去谈判交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便专门机构由国家拨付资金作为日常费用,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来源完全被这个专门机构垄断,也不得不私下贿赂专门机构的工作人员,试图来年能够得到较多的业务,企业管理当局要影响最后招聘结果,并不见得就比现行方式更为困难,以前要通过很多程序性工作,现在只需要贿赂一下,并且承担的责任要小得多;一旦出现腐败现象,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一家上市公司,而是整个证券市场体系,造成经济的大萧条,对整个经济的冲击之大目前难以预料。退一步讲,即便这个专门机构的工作人员抗腐能力极强,如果说这个专门机构是通过竞争最后导致形成了垄断还好,完全通过法律法规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审计业务都放在这个机构形成垄断,这个机构的服务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试看天下所有法定垄断的业务,有效率高的否?问题不仅仅在于此,审计费用的收取与支付也都是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人提出向被审计单位、投资人、债权人、政府专设机构收取,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责任编辑: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