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本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证券市场良性发展有所启示。
  
  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一般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书、临时报告书及其他披露文件,向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主要体现形式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附注等。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从证券市场的角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希望可以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正确而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完整全面地反映社会资源的占用和配置情况,这种信息的披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证券市场的运行秩序,促使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增长、社会福利最大化。
  从投资者的角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披露的会计信息,权衡各种证券的风险和报酬,做出购买、持有还是转让的决策,形成对自己来说最合理的投资组合,在能承担的风险程度内获得丰厚的收益。
  从公司管理者的角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股份制的兴起,公司的管理者和拥有者逐渐分离。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就成为企业拥有者了解企业运营状况的最重要途径。因为会计信息可以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业绩等数量化信息,并充分反映出企业的经管责任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在披露之后,就成了公有品。在经济学的市场中,公有品往往会存在外部性。披露后的会计信息也会存在负外部性(即外部不经济)和“搭便车”的现象,这便会抑制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导致信息供给不足。而考虑到市场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反映,上市公司将倾向于披露有利信息,不愿披露不利的信息,以稳定投资人对公司的信心和股价。这些现象会引起市场失灵,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随着我国证券监管力度的加大、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再加上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在不断上升。然而现在仍有一些企业采用违规甚至违法的手段,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市公司会计行为不规范
  这其中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不充分、不公平和不及时。
  不真实。企业管理当局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故意歪曲或者不愿意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提供明显误导性的财务会计信息,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欺骗中小投资者。
  不充分。不少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之时,过量披露有利于公司的信息,少披露甚至不披露不利于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例如,有些企业对一些重要事项的披露不够充分,会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隐瞒对企业不利的会计信息尤其是一些涉嫌违规操作的行为。  不公平。有些企业不顾证监会的规定,不顾场合、时间和地点随意披露含金量并不高的会计信息,甚至有些人随意散播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的谣言,造成股市震荡,使得许多投资者无所适从。
  不及时。信息披露如果不及时,则会产生内幕交易,这将会对一般投资者产生非常大的损失,并且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且相关制度法规不完善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散见于各类规定中,缺乏系统的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监管机构包括全国人大、证监会、财政部等,经常出现政出多门,相互抵触的现象。另外,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太过分散,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通性不够。这些都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缺乏统一性,披露制度不稳定,给各种会计信息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审计业务不规范
  如今,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信息的披露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信息是否可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师的意见。然而,会计的某些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虽然会计信息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人的主观判断,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提供了机会。另外,尽管监管机构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有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是仍有不少注册会计师不规范执业或者受到利诱,从而接受一些不正当的客户要求,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四)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如今,许多企业其实并没有做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许多企业经营者集人、财、物权于一身,独揽财务大权,为了个人利益随意要求会计人员更改会计事项。再加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弱化,违规事件时有发生。
  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掩盖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并可以通过假账的方式掩盖某些经济犯罪行为。例如,虚列成本、投资收益等来调节利润指标,掩盖行贿、受贿等行为,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有序运行环境遭到干扰和破坏,直接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虚假的会计信息可能会引发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使得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从而扰乱了资本市场,使得资本资源的再分配无序化,侵害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国有资产和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很多企业通过造假账、虚增支出等多种手段调整账面记录,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达到偷税、漏税目的。
  虚假的会计信息会造成资产账实不符。例如,有目的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有目的地选择存货成本计价核算的方式;记录不准确的会计科目等。这些都严重违反了会计原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最终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更导致了企业管理混乱,增加了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安定因素。
  
  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对策
  
  加大对会计造假案的处罚力度。处罚可以从刑事和民事两方面着手,加大处罚力度相当于提高了会计的作假成本,形成对预造假者的震慑力度,从而减少做假事件的发生。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制定岗位职责,使得各个岗位之间能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积极性,及时发现、解决单位存在的内部问题,防患于未然。
  对公司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在精通会计法规及程序的同时,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其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要始终奉公守法、坚持原则、不谋私利,提供真实、准确且合法的会计信息。
  完善会计方面的政策法规。我国的会计制度发展晚,立法也晚,有待不断完善。在我国实行的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不适应经济环境的问题。所以,应该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法规、准则中的有关条款,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春华.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中州煤炭,2009(7)
  2.刘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3)
  3.原芮妍.浅析企业会计信息虚假披露问题.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