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执行力的对策
一、执行力理论的内涵及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执行力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的涵义:第一,执行力就是一种能力,包括企业执行力与员工执行力。第二,企业的执行力强弱如何要看其战略、人员、流程是否相互协调,也就是说在制定一项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执行能力。第三,执行力必须依托于企业文化,拥有执行力文化的企业才具有真正的执行力。
内部控制执行力是指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能力及力度,它应该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人员及制度运营三大要素,是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涉及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深入到企业的每一项活动,是企业独有的优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1.制度空缺。2.制度建设滞后。3.制度贯彻不力。
(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还停留在按业务量定编定岗的方式上,基层网点的人力资源配置与其内部控制的关系不敏感,经常出现业务品种增加了,但基层网点却没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在增加的风险环节上合理配置有关人员,结果出现混岗操作、一人多岗、监督检查走形式等问题,经营风险也就不可避免。
(三)制度运营方面。随着商业银行电子化进程的日新月异,其服务从柜面延伸到了客户的单位或家庭。客户对环节的约束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形式和具体采取的措施上不同,但转移到客户端的这些控制环节由于控制问题形成的风险是一样的。目前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纠纷和官司时有发生,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其风险在不断放大。
三、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执行力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1.强化领导者控制意识。2.确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目标。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收益是相矛盾的,只有降低风险与提高效益同步进行,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以风险控制为先导,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二)将人员素质培养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进行人员总体素质情况考核。着重评价员工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业务素质、遵守意愿及业务能力。
(三)从制度贯彻运营方面考核。1.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对内控的态度影响员工的态度,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内控的效率和效果。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商业银行内部每一个员工的配合与遵守。2.内控组织机构的设置与实际发挥作用情况。内控组织机构设置与否或设置不合理,都会影响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3.制度的分解落实。考核是否存在有章不循、逆程序操作、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人情和习惯代替制度甚至违规操作等现象。此类情况的存在会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4.内部稽核力度。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即履行稽核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从而为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