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决策分析机制存在的问题思考
提要: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现金流量表准则”)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本文主要对现金流量表决策分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个人的思考。
一、现金流量表决策分析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流量表信息质量。
1.关于编制基础。现金流量表准则采用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作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笔者认为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上市流通的债券投资均可以确认为现金等价物。
2.关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主要内容。第一,现金流量表准则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规定不够明确,带有“留存”性质,即包括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这样就削弱了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准确性,降低了现金流量信息的质量。第二,关于活动现金流量的主要内容规定较粗略和笼统,导致可操作性不高,可比性不强。
3.关于所得税和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两者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即口径不一致,配比性差。
(二)现金流量表信息挖掘。即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信息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进行有效分析的问题。该问题涉及到报表使用人是否了解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信息挖掘时,常采用的方法是指标分析法,但现行有关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指标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1.指标设计过多。
2.只注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分析方法不够科学。
二、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现金流量表准则,从制度上保障现金流量表信息质量。笔者认为,现金流量表信息质量问题是一个基础性问题,直接关系到现金流量表的分析。针对其出现的突出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准则层面加以完善。
(二)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设计新的现金流量表分析体系。按照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企业只有在坚持这几条原则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指标体系,确保这一新的指标体系涵盖有代表性的定性分析和便于计算、理解的定量指标两大部分。其中,定性指标对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定量指标可以从数量上准确地解释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三)构建科学的现金流量表分析方法体系,充分利用报表信息。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某一时期或某一方面的现金流量表信息分析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及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状况,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在资金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报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服务,同时促进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主要涉及比较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等方面。此外,还应对分析方式、分析切入点进行统一规范,避免现金流量表各种相关比率指标名称过于庞杂,含义却混淆不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注重动态和静态的结合,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高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