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金流量对项目投资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方法探讨
一、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概述
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是投资项目周期中前期准备阶段的核心内容,是投资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财务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本文只从财务可行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涉及下列基本理论: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和估算。
(二)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依据是投资评价指标,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静态指标属次要指标,
动态指标属主要指标。
静态指标主要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报酬率。
动态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
二、财务可行性分析在项目投资中的应用
(一)基础数据。某公司主要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袋。该公司拟设在烟台经济开发区,注册资本400万元,外借资金130万元。成立初期共需原始投资530万元(固定资金450万元,无形资产50万元,开办费8万元,流动资金垫支22万元);建设期为1年,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为6万元。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折现率为10%。预计项目使用寿命为6年,固定资产净残值为12万元。项目投产后每年预计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为40万元,工资及福利费为5万元,修理费0.8万元,其他费用4.2万元,每年折旧费为75万元;开办费在投产后第一年全部摊销;无形资产在投产后第1至5年全部摊销,每年摊销额为10万元;每年预计营业收入(不含增值税)为270万元,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不涉及其他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二)财务可行性分析。
1.编制现金流量表。如下页表所示。
(1)本项目初始投资=450+50+8+22=530(万元)。
(2)经营成本=40+5+0.8+4.2=50(万元)。
(3)营业税金及附加=(270-40)×17%×(3%+7%)=3.91(万元)。
(4)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折旧+摊销。投产后第1年费用=50+75+10+8=143(万元);投产后第2至5年费用=50+75+10=135(万元);投产后第6年费用=50+75=125(万元)。
(5)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投产后第1年的息税前利润=270-143-3.91=123.09(万元);投产后第2至5年每年的息税前利润=270-135-3.91=131.09(万元);投产后第6年的息税前利润=270-125-3.91=141.09(万元)。
(6)投产后第1年的调整所得税=123.09×25%=30.77(万元);投产后第2至5年的调整所得税=131.09×25%=32.77(万元);投产后第6年的调整所得税=141.09×25%=35.27(万元)。
2.计算指标(以下计算均为所得税后的指标)。
(1)投资回收期。(2)投资报酬率。(3)投资净现值。(4)净现值率。(5)获利指数。(6)内含报酬率。
三、结论
进行决策时,如果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全部可行,则项目完全可行;如果主要指标可行,次要指标不可行,则项目基本可行;如果主要指标不可行,次要指标无论是否可行,则该项目均不可行。通过以上分析,静态指标中的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3.88年,大于计算期的一半,超过基准投资回收期,该指标不具有财务可行性,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2.88年,小于运营期的一半,该指标具有财务可行性,投资报酬率为24.52%,大于基准收益率10%,该指标可行。动态指标中的净现值等于220.91万元,净现值率等于42.26%,均大于零,获利指数等于1.42大于1,内含报酬率等于20.12%大于10%,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相应标准,所以该项目基本具有财务可行性,只是投资回收期较长,有一定风险,如果条件允许,可实施投资。
此外,在估算现金流量时应当注意,如果是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投资,必须考虑现金流量的增量,并且尽量利用现有的会计利润数据,充分考虑项目对企业其他部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