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局限性及对策
一、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存在的局限性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收付制为编制原则,不受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程序的影响,因此通常认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盈余相比,不容易被操纵,然而,现金流量分析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由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构成。对现金的定义一般不会产生异议,但对现金等价物的定义各国分歧较大,我国准则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有关规定,将其定义为“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二)从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不断增加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开拓新市场、偿还债务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结构=(存货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该指标可以考察企业经营性债权债务管理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贡献。
(三)从企业的生命周期分析。一般来说,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企业资金营运的方式不同,现金流量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
二、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的对策研究
(一)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通常反映的是一定期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它既不能反映企业的营销状况,也不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如果既结合利润表中收入、成本及利润项目,又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的变化情况,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发现企业财务的异动,识别虚假信息,借此判断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财务弹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及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较全面、正确的评价。
1.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比较分析。
2.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的比较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利润的质量。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可以大致说明企业销售回收现金的情况及企业销售的质量。
(3)分得股利或利润及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得到的现金与投资收益比较,可大致反映企业账面投资收益的质量。
(二)不能单纯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是正数还是负数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现金流量主要由经营、投资、筹资三类活动产生。
(三)从过程和结果的结合中分析现金流量的变化。
(四)要注意纵向比较分析与横向比较分析的结合。
(五)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分析判断现金流量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