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企业环境会计的对策
宏观环境会计主要是指国民经济环境核算,微观环境会计则是指企业等微观主体所从事的与环境有关的业务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有80%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本文只讨论微观环境会计——企业环境会计。我国众多学者给环境会计下的定义是: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为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全面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环境会计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当代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耗竭资源和环境污染的方式来取得。加强环境方面的核算有利于促进企业关注环境问题,抑制企业短期行为,引导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大环保投入;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协调起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社会总成本,增强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而这些都是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相符合的,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
2.实行对外开放,要求我们尽快建立环境会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对我国进行投资,但同时也吸引了一批高污染企业转移到了我国。我国如果开展环境会计的核算,政府机构可以依据环境会计信息了解其对环境造成了何种污染,从而可以制订相应的规定。对其进行限制,遏制国外高“环境成本”企业向我国转移。同时,我国企业适应了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如果到国外投资,就能适应投资所在国的要求。
3.实施环境会计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会计的信息使用者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使用者主要有:国家、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社会公众、企业员工。他们的各自目的不同:(1)国家的环境部门通过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有助于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现状,制订相应的环境法规;国家的税务部门可以了解企业是否带来环境污染,能否享受税收优惠。(2)投资者和债权人出于对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希望了解环境会计信息,投资者作出是否投资的决定;债权人作出是否借贷的决定,因为重污染企业极有可能被关闭或停产整顿。(3)企业管理者可通过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预测、决策,例如:是购置一台新型环保设备,还是继续使用老设备但要承担污染罚款或排污费,哪个成本更低更划算?是保留“三废”产品接受罚款,还是更新技术,生产新型环保产品,哪个更能使企业持续发展?(4)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通过环境会计信息可以清楚地知道企业对我们的地球造成了何种损害,企业环保方面的不足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我国环境会计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环保立法及环境会计准则尚不健全。目前,我国虽已颁布了一些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但立法的深度与广度及执法的力度都远远不够。另外,我国目前的会计法中缺少环境会计内容,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中都基本未涉及到环境会计的内容,对环境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形成都没有统一可循的规范。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企业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信息。
2.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和公众环保意识还很淡薄,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往往只顾眼前利益,“重经济轻环境”思想和“先污染后治理”等行为较为普遍,对环境会计重视不够。
3.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务实操作仍不成熟。目前,发达国家的会计学界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并在会计实务中广泛实践。相比之下,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较为滞后,实务方面更进展缓慢。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环境报告、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且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
4.环境会计专业领域人才缺乏。真正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要懂得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例如: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生物学、会计学等,因为运用过程中要用到这些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但目前我国培养会计人才还是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会计学科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环境会计专业。因此,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好,还缺乏真正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三、我国实施企业环境会计的对策
1.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我国,要想成功推行环境会计,必须制定环境会计法律法规。首先,应完善《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监督,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环境会计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其次,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在准则中明确规定环境会计的要素,以及确认、计量和披露的问题,使环境会计核算操作规范化。再次,建立环境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另外,还应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
2.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实施环境会计的人文环境。政府应该调动社会各界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唤醒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通过公众舆论对企业施加压力,迫使企业在改进环境方面作出努力,当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后,环境会计才能得到真正的推行。
3.进一步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我国应该继续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值得我们借鉴,但我国的经济环境与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异,国外的做法不能完全套用于我国。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
4.加强环境会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环境会计知识培训,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以便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还要推进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在高等院校开设环境会计专业课程,尽快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总之,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国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就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把经济事项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郭鹏云.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理性思考[J].财会研究,2009(7):22-23
2.刘峥嵘.环境会计探讨[J].技术与市场,2007(6):53-54
3.张艳,刘光军.环境会计在我国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3):330-331
4.鞠秋云:我国推行环境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辽宁经济,2007(2):86-87
5.何群英:略探环境会计在我国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09(1):125-126
6.张惠英:关于加快我国环境建设的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2):69-71
7.刘建英,胡曼军.环境会计—一个迫切需要我国会计界研究的新领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