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措施
市场经济越发达,会计工作越重要。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高标准抓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行业诚信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会计法》第39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全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诚信度,是当前会计界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有效补充
市场经济应有赖以运行的游戏规则,但仅仅有法律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则发生碰撞时,只有诚信教育,才有助于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质就是把外在相关法律制度内化在法律达不到的领域,如会计人员的需要、动机等,通过会计人员内心世界发挥约束作用,是会计法律的有效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对会计人员最起码的最基本有要求,是会计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不仅标准比会计法律制度高,而且内容和范围也广得多,它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只有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筑起会计行业的诚信长城。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任务有三条:一是建立法制严明、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三条都离不开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和会计管理。但从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看,会计作假现象还存在某些领域或某些环节,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偏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使会计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就必须抓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工作的“含金量”。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的提供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所以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起着重大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法律、法规很难完全保证和满足所有的利益和要求,况且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要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人的道德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做一个德才兼备的理财者。
二、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会计界的先贤潘序伦先生曾经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以品德、责任、业务技术三方面合为一体,一曰公正,二曰诚信,三曰廉洁,四曰勤奋。就我个人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会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会计职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承认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社会价值。会计工作不仅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而且还担负着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观,发扬热爱会计事业、献身会计事业的精神,明确服务宗旨,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守岗位,自觉抵制社会上不正之风的侵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二)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在市场经济中,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要通过会计工作来体现。为更好地履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会计工作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熟悉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维护财经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按国家法律、规章审查各项财务收支,维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决不能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道德的灵魂,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资料不仅是各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依据,而且也是国家据以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数据失真,那会计核算就毫无意义,这不仅影响到微观管理,而且还影响到宏观决策。因此,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不隐瞒歪曲,不弄虚作假,自觉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廉洁自律,不谋私利。古往今来,一切有识之士无不把廉洁清正作为自己入仕从政的准则。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必然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只有在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计工作天天要与“钱”“物”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自律的品质,就可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自尊自爱,以廉洁自律、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到“手提万贯,一尘不染。”
(五)精通业务,强化服务。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提出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会计也面临着许多全新的课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业务技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管理技术,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建立一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诚信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加强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还应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中。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注意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此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要从会计专业的学生抓起,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在会计领域中,形成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宣传教育,使得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境界,自觉遵守和履行道德行业准则。
(二)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和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法治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法制是必须建立健全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严格执行。为了保证《会计法》的有效施行,相继发布实施《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及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等会计法规、规章、制度,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近年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虽然与法律约束力不够有一定关系,执法力度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大会计工作执法力度,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管。
(三)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道德评价体系
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不仅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我觉悟,而且要辅以监督措施。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为各单位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管理部门。监督和检查要与督促和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压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