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
1 财务观念的创新
泛财务资源观念。传统财务学中的资源概念通常指的是资本,基本上属于硬资源的范畴。知识经济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并丰富了资源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确立新的 泛资源财务观念,并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泛财务资源概念是对传统财务资源概念的延拓。在这里,它被定义为:、 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从形态上划分,泛财务资源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其申,硬财务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 在一定技术、 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其构成主体是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 软财务资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 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根据现有的,知识资源通常被划分为四类: a.市场资源, 即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获得的潜在利益的总和,包括企业品牌、 商誉、 顾客信赖度、 营销与渠道等; b.知识产权, 包括生产技术原理、 专利权、 商标和服务标识、 版权、 土地使用权、 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等; c.人力资源, 即企业中每个人优秀品德和能力的总和,包括领导和职员的技术专长、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领导能力、 开拓能力、 管理技巧及团队精神等; d.组织管理资源, 指企业采用的技术、 工艺、 生产流程和管理等, 用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的知识因素,如企业文化、 管理和管理方法、 信息技术系统和网络体系、 财务结构和融资关系等。
2 财务治理结构的创新
企业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治理权配置的核心是财务治理权的配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其要点是:2.1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不仅有财务利益要求, 而且也都应有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资格和权利。这个原则在实践中的贯彻方法, 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尤其是让员工、 债权人等第一级利益相关者进入财务治理结构。 财务是分层管理的。 早在1994年,汤谷良博士就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性质和地位出发, 提出企业财务应当划分所有者财务、 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的观点,并认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同时, 财务还是分权治理的, 财务决策权、 财务监督权与财务执行权分而治之, 分属于三个彼此相独立的财务治理机构,即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监事会及以总经理为首的行政指挥系统。让员工、 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人财务治理结构, 实际上主要是进入财务决策机构和财务监督机构。这个做法,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企业财务治理制度演进的一个趋势。 如1988年德国一家大公司的 496名监事申, 员工代表平均占 48.9%,英美法系国家虽不要求员工直接进人董事会, 但通过劳资纠纷的谈判参与多层次的财务决策已是普遍现象。此外,银企人事结合也已成为西方企业财务治理的重要机制之一 198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25名董事中,世界占5名。鉴于银行是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的最大供给者和企业风险的最大承担者, 建议在设计我国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时也不要忽视银行的参与作用。2.2 人力资本最大者拥有最重要的财务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并不等于控制权要平均分配, 主要的财务控制权总是由经营者掌握。这与汤谷良博士提出的、 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的观点是一致的。总的看,企业经营者经历了一个从财务资本最大者向人力资本最大者的演进过程, 并且这一过程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相吻合的。据美国学者统计, 1950年时企业界最高领导层中有 30%是富豪家族的后裔, 而到1976年就只有10%了。另外,在200家大工业公司中,后个人所有或家族所有的在 1929 年占到 55%而到 1963 年只占到15%。现在,除极少数大的家族仍握有一些企业的多数股票外, 其他家族的股票大部分都己分散出售,家族的成员也几乎全部退出大企业的领导, 只有极少数的家族后裔仍在一些公司的董事会中挂个名,并不担任实际职务。财务相机治理。人力资本主导企业财务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经营者治理财务无效时,财务控制权就会向非人力资本或财务资本所有者转移。财务资本所有者主导控制的选择依据,是对企业贡献和风险的大小, 这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是有差别的。在股权分散的公司或银行资金占主导的公司里,贡献和风险承担最大者通常是银行, 因此财务相机治理的含义通常也被解释为一种在有银行举债条件下的控制权配置。意思是:经营者主导财务控制得以保持的条件是企业财务生存能力,当经营者偿债困难时, 银行就会出面干预企业财务与经营。银行在企业财务出现困难时主导财务控制, 也是20世纪 80年代以来新型银企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学者明茨和施瓦茨对1977~1981年间美国主要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千预和控制工商企业的 42个案例的研究,证明了财务相机治理机制的现实性。
3 财务的创新
资本通常被理解为财务的起点和对象, 财务学的核心是、 资本的生产力、 。的战略性资本是财务资本, 因此形成于这个时代的财务学也是研究财务资本的财务学, 其核心问题是解决财务资本的合理筹集与配置。很显然,这种以财务资本为核心的财务学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财务学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与拓展。3.1将知识资本纳入财务学范围。主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 知识资本的培育、 筹措、 分配、 运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 需要财务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 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 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财务所筹措的资本,应当既有财务资本,又有知识资本,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知识资本。3.2将资本经营纳入财务学体系。知识经济加剧企业的技术竞争与商品竞争,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应善于寻找和开拓新的盈利空间和机会,资本经营就属此类。资本经营是对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 其类型有三种:一是资产重组, 即通过调整资产存量和增量结构和资产功能来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具体方式有多元化经营、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等;二是负债经营与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具体方式有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修改负债条件及债权转股权等;三是产权重组,即通过产权主体的换位、 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产权功能的分割等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具体方式有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 产权转让、 合资与联营、 承包制、租赁制、 授权经营、 托管、 破产等。资本经营活动中, 收益、 成本与风险并存, 因此应研究对资本经营进行决策和有效控制的程序和, 并将其纳人财务学的体系, 同时还应研究制定一套资本经营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