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摧毁”法国货币市场的“罪魁祸首”
约翰·劳(1671-1729,John Law)是18世纪欧洲的一个金融家,以推行纸币而闻名。当时,欧洲各国货币还是采用金属本位,市场上不是金币就是银币,总之没有纸币。因为欧洲人民都觉得跟黄金白银相比,纸币太不可靠了。但是,劳先生说:“不,纸币是一个国家繁荣的最好方法。”他的信念就是,“要繁荣,发纸币”。
劳先生来到法国,正赶上1715年法王路易十四去世。这个死去的国王生前喜欢奢侈品,倡导高消费,搞得法国财政濒于破产的地步。在他死后掌管法国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为了还清他哥哥生前留下的财政窟窿,伤透脑筋。
他先使用传统伎俩,宣布重铸货币,金币面值不变,但是含金量减少20%。这样一来,政府债务立刻也跟着减少20%。接下来,他又采用一招,宣布4000旧金币加上价值1000金币的公债,可以在铸币厂换回5000新金币。于是,政府债务又神奇地跟着降低。
但是,哪怕是这样明目张胆地掠夺人民,法国财政还是被债务压得奄奄一息。更糟的是,因为货币价值经常变动,贸易已经极度萎缩了,法国经济危在旦夕。
这时,劳先生出现了,他说纸币可以带来繁荣,可以轻松的还清债务,让我们推行纸币吧。奥尔良公爵立刻听从了这个建议,授权劳先生这个英国人组建法国历史上第一家银行发行纸币。在开业初期,劳先生坚守承诺,任何他的银行发行的纸币都可以立刻兑换相当于面值的金币。老百姓因此相信他的纸币是有价值的,争相持有,而金币的价值因为政府朝令夕改,反而还不如纸币。
可是,到了后来,法国政府顶不住增发纸币的诱惑,纸币泛滥成灾。终于在1720年的某一天,人们发现纸币的面值已经超过了全国金属硬币总和的1倍还多,于是纸币崩溃了,不得不全数被折价收回,重新流通金属硬币。无数人遭受巨大损失,法国差点爆发革命。劳先生逃到了意大利,这位曾经的全法国最大的红人,在1729年无声无息地死在威尼斯的一个贫民窟里。
发行纸币这个观念本身并没有错,从那时起再过200年,纸币就要大获全胜了。那么,劳先生为什么会失败呢?他的错误又是什么呢?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劳先生错在纸币发得太多,没有足够的准备金,是不能发行那么多纸币的,否则只能产生通货膨胀。
但从本质上,劳先生的根本错误是他没有认清货币和财富的关系。他错误地认定货币可以带来财富,而没有想到货币其实只是财富的结果。他的代表作是1705年出版的《论货币和贸易》(Money and Trade Considered),下面是从这本书里摘录的三句话,看看他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一国的实力和财富,与人口、军火和外国商品的数量有关。这些东西依赖于贸易,而贸易又依赖于货币。(National power and wealth consists in numbers of people,and magazines of home and foreign goods.These depend on trade,and trade depends on money.)”
“没有货币,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动员人民、改进产品、促进制造业和贸易。(The best laws without money cannot employ the people,improve the product,or advance manufacture and trade.)”
“如想和他国一样强大富有,就必须拥有与该国数量相等的货币。(To be powerful and wealthy inproportion to other nations,we should have money inproportion with them.)”
从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你是否意识到约翰·劳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赤裸裸的货币至上论者?他以为货币和财富是一回事,创造货币就等于在创造财富。事实却不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创造货币,而是创造财富。否则,任何国家只要开动印钞机,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