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高校培养模式

(一)安徽省高校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学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审计及其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体现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水平。表1列举了安徽省6所高校审计专业设置和主要课程安排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水平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培养审计人才的意识

从表1可以看出,在六所高校中,有四所高校以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为主,只有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设置了审计学专业,安徽财经大学同时设置了注册会计师专业。由于审计人才与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在本质上存在差异性,单一地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需求。在安徽省经济腾飞的关键性阶段,省内高校应在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的基础上,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为输出合格审计人才腾出一定的空间。

2.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针对性不强

由于审计主体的需求差异和行业差别等原因,安徽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难以清晰“一专多能”本质内涵。在这里,“一专多能”应要求培养的创新型审计人才在深入了解审计学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专门地、有针对性地熟悉审计领域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高校培养审计人才应在总体结构上满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的需要,同时也应体现各个行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在审计课程设置上缺乏体现政府审计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外资审计、农业资金审计等内容;在内部审计方面只有《内部控制学》、《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经济效益审计》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培养内部审计人才的要求,但是内部控制只是内部审计的一个方面,至于内部审计学所阐述的其他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得到体现;在社会审计课程设置上缺乏体现社会审计知识的整体课程框架,虽然相应地在《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课程中能体现社会审计的内容,但是在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等社会审计知识的主要内容上还没能明确相关课程设置的重要性。除了安徽财经大学设置的《投资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金融业的需要,上述高校在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同样难以体现行业差异性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3.知识结构体系不能全面体现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性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熟悉审计和会计专业知识,了解并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根据表1,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所设置的课程中,《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等体现了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水平要求;《经济法》等体现了法律知识要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等体现了经济管理知识的要求。考虑到学校所偏重的专业类型,在工程技术知识培养方面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上述六所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工程技术知识上有所欠缺。

假设上述六所高校在安徽省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代表性,综上所述,安徽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方面应加强以下方面:首先,加强审计专业学科建设,明确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在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区别行业和审计主体的专门的创新型审计人才;再次,应加强特别包括工程技术知识在内的其他相关知识的课程设置;最后,可以尝试引进相关行业、领域人才或畅通高校内外部交流途径,逐步完善创新型审计人才课程设置对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的要求。

(二)安徽省高校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

前面归纳了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所积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息息相关,但是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综合分析能力和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眼光建立在完善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由于前文对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已作陈述,这里主要针对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1.贯彻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思想。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以用为主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审计知识、学到审计知识、用到审计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取向,在学习兴趣的方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感官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互动式教学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有所帮助;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对学以致用的要求在创新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等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设审计实验室、安排实务界专业人士兼职教学任务、沟通政府、企业和事务所实际审计工作教学渠道等有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素质。
3.完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鼓励学生自身从事对实现其个人价值的追求行为,完善学生获得相应研究和社会实践成果、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包含五个方面能力素质的创新能力。

4.制定合理的创新能力测评标准。在课堂问答、社会实践、实验设计、课题研究、参与社团组织和文体活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评,有助于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合理分配时间,凸显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赵珊.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审计月刊,2006(16):9-11.

[2] 李丽青.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09(8):79-87.

[3] 刘世林.论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和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5):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