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助推环境成本会计新发展
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的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从不同角度研究和关注环境成本相关问题,特别是2009年底“低碳经济”的一夜风行,成为环境成本会计研究和发展的催化剂。本文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对环境成本会计如何进一步走向实践做简要论述。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1.低碳经济的含义。 2003 年 2 月 24 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偶尔地见诸于某些研究文章或某些领导人的讲话。但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后,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从各个角度关注低碳经济相关问题。我国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摒弃了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实质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之后,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文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2.企业发展的低碳之路。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契合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强调的内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战略的延伸和扩展。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具体目标,而“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规划中。对于企业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意味着“碳中和”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在短期内会增加环保投资成本。但在低碳经济的引领下,受消费、政策、责任、市场、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会有更多的主动性,企业会更加关注从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再到销售各个环节中的碳排放问题,进而实现从上游到下游全面降低碳排放的目标。
二、低碳经济对环境成本会计发展的推动作用
环境成本会计在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理论研究上成绩卓著,但实践推进却困难重重。低碳经济的出现,推动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迈向另一个新的高度。
1.环境成本会计的受重视程度得以提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是促进环境成本会计大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的环境成本会计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并未真正应用于实践,低碳经济的突飞猛进,为环境成本会计由理论走向实践提供了发展契机。在低碳经济社会中,企业要不断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及研究节能减排技术等等,这些无一不在悄然影响着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企业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也必然重视环境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更要重视环境成本会计在实务中的广泛应用。
2.环境成本会计成为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影响的落脚点。低碳经济的提出,使环境成本会计在原有基础上,理论更加丰富,与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低碳经济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影响需要在会计上有所体现,需要利用会计方法来记录这种新的变化。由于低碳经济所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而碳排放问题以及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问题,都可归入环境问题,而由环境问题产生的相关成本,是由环境成本来记录的。所以,低碳经济对企业的所有影响中,关于成本的问题,完全可以由环境成本会计来记录,而记录的过程同时也是环境成本会计自身变革和完善的过程。可以说,环境成本会计成为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影响的落脚点。
3.低碳经济是环境成本会计走向实践的助力。目前,我国环境成本会计发展的瓶颈就在于环境成本会计不能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因为很多企业都认为,推行环境成本会计意味着企业在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的同时,还要发生更多的环境成本。所以,很多企业都缺少应有的积极性,选择了对环境成本会计敬而远之的漠然态度。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爵士在他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可能达到全球每年GDP的5%—20%,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为严重。但如果现在就去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所需成本仅为全球每年GDP的1%。可以说,企业现在的多投资是为未来少投资的一种提前支付。当低碳经济成为一种必然,而不是一种选择的时候,核算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成本也是当务之急,这就意味着以碳排放成本核算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成本会计,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很快就会从理论层面进入实践领域。
三、低碳经济对现行环境成本会计的修正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而关于碳排放相关成本的核算则同样倍受关注。为了规范企业的碳排放成本核算,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碳排放核算体系,而这一体系应包括“碳的定义、碳的分类、碳的确认、碳科目设计、碳的计量、记录与会计处理”等内容。但由于碳的分类与计量的复杂性,各国对于碳排放成本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并未形成独立的概念框架。也就是说,在环境成本会计尚未全面推广的情况下,要建立单独的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但关于碳排放成本的研究确实已经存在,可行的办法是对现行的环境成本会计体系进行修正,在现行环境成本会计的研究框架内,将一些碳排放成本核算的内容融入其中,以求得低碳经济下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1.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内容将有所扩展。环境成本是一个动态拓展的概念,它反映的内容与其所处环境息息相关,当外在环境发生变化以后,环境成本会计也要做相应的调整。目前,企业核算的环境成本仅有少数项目,如排污费、绿化费、赔偿金、罚款等。如果考虑低碳经济因素,则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将扩展到降低碳排放的各项成本,如碳捕捉与封存等降碳技术的研发成本、减碳设备的折旧成本、碳排放权的交易成本等等。
2.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需要变革。低碳经济下的环境成本会计是对现有环境成本会计的一种发展和创新,是对现有环境成本会计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受低碳经济的影响,环境成本包含的内容将会更加广泛,环境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都会有相应的扩展,因此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环境成本在确认、计量、归集、分配、报告等环节方法的创新。如碳排放成本,是企业以前的环境成本核算中不曾涉及到的新事物,如何对它进行会计处理则是一种新的探讨。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关键是要考虑企业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特点,当上述三个方面发生变化时,核算与控制必须变化,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3.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也将发生变化。因为在低碳经济下,政府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们将会更多地关注企业承担的碳减排义务及其采取的控制措施。所以,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与信息披露的格式与内容都要在现有基础上发生相应的改变。
四、低碳经济下环境成本会计走向实践的基本途径
在低碳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以低碳经济为契机,寻找一种能够在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的有效途径,即我们要在对的时点选择正确的策略,以助推环境成本会计不断走向实践。
1.建立碳排放量控制体系。在碳排放成本的计量中,碳排放量的确定是关键所在,碳排放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碳排放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能源消耗问题,能源消耗量越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就越多;能源效率越高,单位产出消耗的能源越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越少;同等能源消耗量中清洁能源的比重越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越少。因此,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将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捕获、存贮和利用起来。因此,企业应利用这两个渠道来监控碳的排放量,为正确计算碳排放成本提供数据基础。目前公认权威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标准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拟定的《温室气体协议书 - 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GHGProtocol),该准则为温室气体计量、碳成本核算提供了标准和基本程序。目前国内很多研究者也在此基础上研究适用于我国企业的各种碳排放量的标准,无论企业采用哪一种方式,如果能够准确计量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则通过换算可以计算出企业承担的碳排放成本。
2.加强对环境成本会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低碳经济下,我们需要重构企业的环境成本体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低碳经济和环境成本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完善现有环境成本会计体系。面对形势的变化,环境成本会计尚有许多难题未解决,如碳排放量的测算、碳排放成本的计量、环境成本报告模式的探索等。这就要求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对上述新问题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吸纳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下环境成本会计的成功经验,这样既可节省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拓展我们的研究思路,使我们的研究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良好的法律环境是发展低碳经济与环境成本会计的一个必要条件,国家立法机关应根据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法律体系,为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撑。环境成本会计规范体系,应该像财务会计那样有专门的规范,这个规范可以以环境成本会计制度和环境成本会计准则的形式存在。一方面可以用来规范环境成本会计从凭证到报表的全部核算流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规范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这种专门针对环境成本会计制定的制度和准则更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对于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促进和规范环境成本会计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倡导全方位的低碳环保教育。目前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强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友好。然而,国民大众对低碳经济和环境的关系认识还不够深刻,有人还不知道低碳经济为何物;有些企业甚至口头上喊着节能减排的低碳路,而实际上还在行高碳之路,仍目光短浅地不惜损害环境利益以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根本没有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所以,我们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低碳经济理念,开展环保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加大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宣传的力度,特别是要让企业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承担环境责任的必要性。只有这样,环境成本会计才能真正为企业所接受。
5.引入奖惩机制。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奖罚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的成本过低,这客观上是对企业漠视环境责任、推卸社会责任的一种纵容。随着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被列入政府“十二五”规划,企业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将越来越重,国家要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来调节企业的环境行为,对于造成环境损害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征收碳税等。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课题组经过调研形成了“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的专题报告,该报告建议2012年开征碳税。同时,对于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低碳企业则应给予诸如补贴等相应的奖励,以鼓励企业走节能减控排的低碳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2]宁宇新,廖春如.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1).
[3]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课题组.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