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部门依据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指标、重大经济决策运行等审计的情况,而在审计报告中就其应负的经济责任所做出的结论性评语。主要作用是使利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机构和部门通过审计评价,直观了解审计结果和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使上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有可靠的依据来了解评价和使用干部。因此说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仅可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客观地量化政绩,促进干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而且还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财经法纪,避免和减少违纪问题的发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此外,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对规范审计行为、规避和减少审计风险,提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审计评价呢?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必须以审计的内容为依据
(一)审查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通过穿行测试相应的财务核算、资金管理、财务审批、物资公开竞价采购、物资验收、发放、保管制度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以及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及失误追究制度,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及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等控制制度,印证上述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认真执行并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经济责任人任期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状况和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做出评价。
(二)审查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及合法性
重点审查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有无弄虚作假、虚报盈亏,利税指标是否按规定计提和交纳,全面反映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应承担的各项经济责任,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
(三)审查经济责任人任职期末资产的真实性
主要审查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的履行情况,着重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和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审查有无浪费、损失、流失等问题,能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评价经济责任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
(四)审核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的债权债务情况
重点审核经济责任人任期内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债权债务的结清情况、债权的变现能力和举债偿债能力、问题账款的成因及潜在损失等。依据购销合同、相关票据审核应收、预付、应付、预收等往来账项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逾期应收款、不良举债、结算中形成的问题资金和任期内发生的坏账损失。工程支出类债务的审计,应将工程合同、招投标标书、工程决算报告、工程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内容,审核工程往来结算的真实性。合理界定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评价其经济驾驭能力。
(五)审计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
审查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措施、重大资金运作(如对外投资、担保、大额资金支付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等有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否实行了集体研究制度;各项重大决策是否认真贯彻执行,有无不负责任、执行不力、延误时机,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是否建立并执行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有无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评价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做出的重大投资决策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有无盲目投资或乱上项目的情况。
(六)审查企业管理情况
在对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重点审查企业计划、合同、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管理情况,是否存在管理问题和偷漏税金,乱发私分等违纪问题,评价经济责任人任期内遵守财经纪律情况。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是指以事实为依据,全面评价经济责任人的功过是非,做到成绩说够、问题讲透。审计人员既要查明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发现和总结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全面地评价任职期间的功过是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做到恰如其分,从而坚持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实事求是地体现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只有这样,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经济责任人不断改进工作,继任者引以为戒。
(二)责权一致原则
责权一致原则是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仅就经济责任及其履行程度进行监督和评价,不能将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同期全部业绩的考核评定;同时,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有广义的经济责任和狭义的经济责任之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能仅限于对经济责任人任期内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这一狭义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要注意考核和评价与宏观经济和长远利益相关的经济责任。责权一致原则强调在评价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和直接效果时,考虑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分清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的界限;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限;故意与过失的界限(即玩忽职守与工作失误的界限);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界限;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导致工作出现断层与错误的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界限。
(三)可控性原则
审计评价重点放在经济责任人能够实施控制的事项上。一个企业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和单位账面反映的事项,并不全是经济责任人能够实施控制的事项。在审计评价中,如果这部分内容在审计结果中所占比重较大,或者审计认为这种结果可能导致有关部门获取错误信息时,审计人员在计算与此类事项相关的评价指标时,则应予剔除或作相应说明。如在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时,对任期内机构合并、分设,债务重组,资产重估、自然灾害等引起国有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应予剔除或单独反映;在考核预算执行情况时,对任期内国家收支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事项要客观地进行反映。
(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或实现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更是对经济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可或缺的内容。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或实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经济责任人的经营能力。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必须是从量开始,以量分析;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较全面的审计,不仅要对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审计,还应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与否,与单位领导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区分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至关重要的内容。违纪违规责任问题,对经济责任人来说应区别情况,进行直接责任或间接责任(即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的定性分析。所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要定量分析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助于评价的客观、公正。
(五)谨慎原则
首先,对超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无法取证的事项不作评价;对于审计未涉及到或虽已涉及但审计证据不充分、证明力不足而又不可能进一步获取有力证据予以证实的审计事项,要说明情况,据理回避;对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无法审查和核实的事项不作评价;对审计对象评价标准不清或者没有明确评价标准,可能造成经济责任人的责任难以分清的事项不能随意做出评价。其次,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使用专业、规范和措辞适当的用语,对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用数字来说明,对不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也要用写实的手法来反映,切忌夸张和华而不实的描述。再次,对审计取证的全面性、证明材料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事实的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查验证明材料与审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前后一致,有无矛盾和疑点,通过复核把关来减少审计风险;同时,对使用法规的正确性、准确性、时效性、实用性,进行逐条对照,检查引用的法规在对象、范围上是否一致,在时间上是否过期失效,对违纪问题的处理是否于法有据,宽严适度。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一)评价与事实相结合,不讲空话
为使审计评价得到经济责任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使上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认可,就要以事实说话,以有说服力的事实和准确全面的原始资料来支撑评价的观点,不扩大成绩,也不缩小缺点,尽量减少主观评语,对查出的问题做客观性分析,必要时要介绍一下背景资料,以及这些资料对问题的影响,以精炼简朴的语言来表述。
(二)谨防评价中的“拿来主义”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对问题部分的评价往往比较慎重,数字准确。但在对单位基本情况和基础数据以及成绩方面的材料选取上往往不是那么慎重,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比较多,如历史沿革、效益指标、产量、产值、经济规模以及与往年的比较,与同行业的比较等资料,没有详细核实或没有完全核实,从被审计者单位有关材料和总结中“剪贴”、“粘贴”到审计报告中来,使未经核实的事实和没有得到验证的数据,经过审计部门“渠道”和审计评价的形式得以公正化、合法化,无疑将被审计者单位的风险转变成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评价的语言和选取材料要规范
审计评价的运用者是上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因此审计评价的语言使用要把握好三点:一是不用或少用专业性很强又不易理解的“术语”,因为领导者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人员不可能对经济管理中所有的专业都掌握得精通。通篇的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只能让人“望而生畏”,使审计报告的可读性降低,通俗易懂的报告才是上乘作品。二是忌用表达含糊的词语,如可能、大概类的词语不能出现在审计评价之中。三是材料选取要规范,审计取证是用来说明支持评价观点的,评价观点要从大量的取证材料中提炼而成,反过来承认材料要能够说明评价观点。如果观点是一回事,而选取的材料又是另一回事,无疑是审计人员的不成功之作。
企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内部审计,企业越壮大、审计越能发挥作用,审计是企业强化内部监管、防范腐败风险的一把利剑,是企业领导坚持依法经营和规范管理的眼睛和耳朵。随着油田审计业务的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成为油田审计系统常规项目之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面对、不能回避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加强宏观经济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宏观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提高审计业务技能,要敢于开展审计评价,善于开展审计评价,使其成为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维护审计监督的公正力、威慑力,有利于提高审计监督的影响力,做好企业监管防腐的利剑,当好企业号脉问诊的“保健大夫”,真正成为各级领导的“眼睛和耳朵”,更有利于油田审计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促使油田更好更快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