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企业难动用油藏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油气田企业石油勘探开发进程的加快,新增及剩余的石油资源品质在逐渐变差,难动用油藏比例逐渐增大,一些老油田综合含水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均呈“双高”特征,尽管开发总井数增多,但单井产量却呈明显下降趋势,多井低产的时代已悄然到来,继续高水平开发的难度日益增大,给后续的油田开发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国内外能源紧缺的形势下,努力提高剩余难动用油藏的动用程度,努力降低难动用油藏的开发成本,构建难动用油藏成本管理体系,提高难动用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不仅是油气田企业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也是面对资源现实的客观要求。
二、难动用油藏的主要开发特点
难动用油藏是指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难以投入开发的探明储量,通常为稠油、出砂严重油田,一般地处偏远地区,地下、地面条件恶劣,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资源特性
难动用油藏开发自然递减快,采油速度低,地层能量弱,单井产量下降快,采出程度不高。
(二)采油工艺
难动用油藏工艺技术不配套,产能阵地扩张慢,不能得到整体开发;同时油井负荷大,井口漏失严重,生产环节复杂,作业频率高。
(三)开发成本
难动用油藏开采工艺复杂,维护费用较高;单井产量低,措施作业费用较大;投资规模大,固定费用比重高,造成吨油成本急剧上升。
三、难动用油藏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案
针对难动用油藏的开发特点,抓住影响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构建以“优选开发方式、优化开发要素、细化成本控制、推行绿色生产、开展经济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体系,推动难动用油藏生产开发的经济高效发展,实现油气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优选难动用油藏开发方式是前提
设计难动用油藏采油工艺方案时,必须根据油藏的地质特点、供液能力及油井的生产条件,选择适合于油藏特点的最佳的采油工艺系统,才能达到油藏经济开发的目的。目前开采难动用油藏主要有三种方式,通过长期对三种开采方式数据进行对比得知:空心杆掺水油井的吨油成本为263.18元/吨,电热杆吨油成本为417.03元/吨,热采吨油成本为1 104.7元/吨,成本远远高于常规开采。
在开发方式选择上采用以下方法:
1.由空心杆方式开采替代电热杆开采,产量上没变化,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电热杆电费,吨油成本较低;油井采用热采方式开采,单井产量有小幅度增加,但吨油成本太高,所以在保证正常工业油流情况下,一般选择空心杆掺水工艺。
2.虽然空心杆开采成本低,但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很多油井不能实施空心杆工艺。主要原因有:地面流程管网受工农关系等影响不能到位;部分单井拉油井管网不完善;外输泵、掺水泵满足不了扩大生产要求等影响。
3.部分难动用油藏原油粘度最高达10万Mpa·s,凝固点最高达30℃,只能采用热采工艺。热采后需要空心杆掺水,电热杆开采及掺水加热伴输生产,这些开采方式需要比普通油田投入更大的辅助生产设施和更高电费支出。
(二)优化难动用油藏开发要素是关键
1.优选防砂技术,减少作业频次。难动用油藏稠油井储层胶结疏松,油稠,出砂,生产参数低;生产中砂卡、杆断、砂埋油层现象时常发生,躺井率不断增长,作业频次不断增加,措施作业费用居高不下。通过实施高压充填防砂技术,由于其施工简单、占产周期短、防砂有效期长、采液强度高、后期处理难度低、具有一定的解堵作用,减少作业频次,有效降低作业投入。
2.优选降粘技术,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稠油动力粘度大,需要采取地面加降粘剂方式生产。通过优化药剂的选型、加药周期及加药量的井筒降粘,采取套管密闭加药技术延长检泵周期,减小抽油机电流负荷,有效降低作业和电费支出。
3.优选地面设备,进行科学减负。通过对油稠出砂区块生产规律的摸索,从满足排量、减少进泵阻力、满足举升设备和泵上掺水等条件要求,选用游梁式抽油机和皮带式抽油机两种节能抽油机,配合变频调控柜、烯土永磁电机等节能设备生产,保证大泵径、长冲程、慢冲次的科学开采。
4.优化生产运行,保证迅捷生产。依托GPRS技术,及时监测稠油井生产系统的动态数据,建立稠油经济开发技术资料检索程序,稠油井生产工程数据库,油井数字信息监控系统。实现网上开发井生产动态综合查询、油田区块综合管理、采油维护方案编制及地质工艺措施方案编制的资源共享,缩短技术管理人员问题处理的决策过程。
(三)建立难动用油藏成本控制体系是保障
难动用油藏开发原油从地层到地面,再到油气输送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找出构成难动用油藏成本体系的关键点,加强节点责任成本管理,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对难动用油藏高成本区块的有效控制。
1.构筑成本控制岗位责任体系,科学确定责任主体。通过清晰有效的岗位描述、完备的岗位责任定位、明确的岗位成本预算、准确的岗位考评制度,将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的成本控制岗位责任体系。通过科学确定每一个成本节点的控制主体,形成班组、小队、矿、厂四级成本消耗节点管理网络。构筑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管理模式,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精细过程管理,确保成本投入效率最大化。参照采油行业标准和先进水平制订难动用油藏的消耗定额,制订切实可行易操作的节点控制措施工作标准,将预算的分解、控制范围的确定、责任的承包、责任成本的核算、责任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六个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使各项成本管理有章可循。针对各个节点责任控制主体的不同,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化管理的要求,针对各个费用项目制定相应的节点控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应执行的工作规范,并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办法,从而使责任主体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有法可依,保证成本管理的规范化。
3.完善责任主体量化考评体系,增强考评实效。按照责任成本支出的性质和责任单位的责权范围大小,确定可以衡量的责任目标和考核范围,建立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综合指标考核模式,奖节罚超,将成本管理与单位的效益收入直接挂钩,激励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四)推行难动用油藏绿色生产模式是提升
1.创建节能示范区,科学降本。难动用油藏开发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电,因此,节能工作主要是在降低电能消耗上做文章。按照绿色生产节能计划标准,对整个采油系统进行绿色节能分析,划分各设备节能等级,然后有针对性地对电器设备开展节能更新和改造,降低能耗。
2.创建环保生产示范区,环保增效。将绿色环保标准实行设备环保等级划分,制定合理的环保管理制度,规范绿色生产操作步骤,减少生产操作制造污染的几率。开展全员绿色环保分析,建设绿色环保示范点,促进绿色井站建设。
3.创建绿色文化园,管理减费。树立职工安全、节能、环保意识,逐步形成稠油高效开发的绿色文化体系。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参与,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共建绿色家园。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油区内的工程建设、生产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五)开展难动用油藏经济评价活动是支撑
1.建立难动用油藏经济评价体系,减少投入风险,优化投入程序。难动用油藏资源品位差、开发难度大,如果在区块评价和开发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大量成本损失。因此在油田开发初期要进行风险评估,在开发中后期要进行经济评价。在防范与控制内容上,建立剩余可采储量经营水平评价、开发管理水平评价、生产管理水平评价和财务指标管理水平四个评价体系,通过优化整理形成一整套最佳开发评价方案,保证费用的高效运行。
2.正确处理难动用油藏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做到有效投入。通过开发评价方案的优化,找出难动用油藏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平衡产量投入与成本支出的最佳结合点,确定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合理安排生产措施,因地制宜使用资金,保证难动用油藏寿命周期内的合理经济开采。
四、难动用油藏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1.通过对难动用油藏开发方式、开发要素的优化,促进了成本管理与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已逐步扩展到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新的成本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构建起成本与方案、成本与工艺、成本与规模、成本与资源的自然联系,使油藏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2.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职工素质明显增强。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有效的管理机制促使职工自觉加压、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提高效率,营造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局面,促进了企业质量、安全、环保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管理能力和整体合力明显增强。
3.建立健全成本节点控制措施,加强节点管理制度规范和技术指标的要求,侧重于成本的过程控制和有效使用,对成本的管理、使用、现场监督、日常管理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成本的有序化管理。
4.由于难动用油藏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油气田企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在难动用油藏比例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各项成本费用指标都做到严格控制和有效监控,各管理部门和责任单位、个人纷纷开展降本增效活动,实施的各类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工作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