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1 应收账款的核算及其管理现状
应收账款问题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应收账款问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而是以三角债、多角债的形式渗透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加以整顿和解决,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2 会计核算不规范
2.1 应收账款分类不准确。有的单位财务人员违反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将多个单位往来应收款列入同一个明细科目内,也有的把一个单位的大额往来应收账款分成几个明细科目挂账,以期减轻催收不及时的责任。
2.2 明细科目设置不合理。一些企业将应收账款挂账时,按经办人员设置明细科目,而不是按购货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这就给对方单位和一些业务人员造成可乘之机,管理上出现了漏洞。
2.3 过户手续不规范。应收账款年初结转上年余额时,有的财务人员为了省事,只简单地写上金额、盖上“上年结转”章了事,给以后的查账、催款工作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2.4 只顾挂账不管清理。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只要发现发货单上的金额与实收款金额不符,不管金额大小,也不查明情况,一律挂账处理。可挂了账之后又不及时核对清理,积少成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 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受企业短期行为的影响,经营者为了追求经营业绩,不加选择地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人为夸大经营成果,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3.2 缺乏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
3.3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完善。不少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来管理应收账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
3.4 重任务指标,加剧了应收账款的形成。有些企业为了鼓励销售人员完成销售任务,往往将销售完成情况与工资报酬挂钩,而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超额完成销售指标,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企业并未对此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回货款,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大量沉积,坏账产生成为可能,给企业经营背上沉重包袱,影响了企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3.5 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流出,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4 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应收账款不但占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降低了资金的周转速度,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出量,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场经济中,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相反在不发达的地方,却高达20%。在这种无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的条件下,为了把应收款降到最低,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确定客户的信用度,控制应收账款规模。②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制度,明确责任。③利用会计对应收款实行监督职能。货款回笼取决于结算方式,也取决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若放松管理,一味片面追求销售额,其资金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正常的再生产活动。其次,它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由于加强了管理,应收账款收回及时,企业无须因资金不足而大量贷款,从而减少了利息的支出,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 应收账款的清偿渠道
①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应收账款。②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应收账框。③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应收账款。④债务人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某项应收账款。⑤债务人以混合重组方式清偿某项应收账款
6 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6.1 加大应收账款管理,降低资金风险必须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对企业领导者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宣传,使企业领导者真正懂得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不断降低应收账款,预防经营风险,作为一项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长期工作。
6.2 各部门明确分工,联劳协作。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属于综合管理的范畴,不仅与财务管理联系紧密,而且与销售管理、经营管理密切相关。要加强协作意识和整体观念,制定相关制度,促使职工协调一致地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推动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工作。
6.3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于已发生的应收账款,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这通常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完成。每一笔赊销业务发生后,需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①做好基础记录。②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③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④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6.4 建立企业的应收账款内控制度 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部门,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改进内部核算办法,分别针对不同的销售业务,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与程序以示区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建立严明的资金回笼制度,成立专门收账机构,完善应收账款催收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对营销网点进行巡视监察和内部审计,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建立健全公司机构内部监控制度,针对应收账款在赊销业务中的每一个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程序。
6.5 实行货款回笼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没有量化指标的考核是无效的考核”。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纳入企业负责人、销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效绩指标考核体系。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每月根据货款回笼计划完成情况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在奖金中兑现。对于因人为原因造成款项无法收回的,追究销售人员的责任,并责令其赔偿,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纳入企业负责人、销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效绩指标考核体系。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
7 结语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的风险无处不在,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够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总之,“痛定思痛”、“吃一堑,长一智”。我们一方面要扩大销售另一方面要尽量降低应收账款的资金占有率,加强对应收款和管理,使企业真正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应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化的工作来抓,使得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力求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把坏账降到最低,增强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