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医改要求 加强现代医院经济管理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各级公立医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经济管理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尤其是当前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从客观上要求公立医院必须强化经济管理,努力构建优质高效低耗与社会和谐互动的经济管理新体系,促使公立医院以尽可能小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相继建立了经济管理制度,并实施了相关的经济管理措施。但从总体上来看,公立医院在经济管理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管理目标不明确, 管理方法不系统,管理手段落后。部分医院的经济管管尚停留在简单的为奖金核算提供资料上,对成本控制、成本考核、财务预算及其他经济管理手段和措施应用不够。大部分医院会计核算仍停留在记账式会计核算模式下,不能为预测、决策、分析及相关管理提供会计信息资料,经管部门对经济信息的计算、整理尚停留在简单测算基础上,致使其测算的经济信息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真实性,不能全面用于指导医院经济管理。
2、经济管理组织体系不合理,配套措施不完善。因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部分公立医院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医院相关部门、人员对经济管理措施及行为配合不够,造成一定的成本费用浪费,医院如采用经济管理措施及手段纠正这些行为,就必然涉及部分人员利益,由此将会受到相关利益主体的抵触,在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的情况下,造成相关经济管理措施、管理行为无法全部实施,严重影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深化。
3、公立医院信息系统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因宏观管理体制、医院管理体制、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制约,目前,尚没有一套成熟、完善、适用的现代化医院经济信息系统,这严重影响了医院经济管理措施、管理手段的实施。部分医院虽已局部开发启用了医院经济信息系统,但其功能、作用远未达到经济管理的信息需求。
4、公立医院管理“经济责任制”不健全。近年来,公立医医院普遍实施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管理,但在管理中尚存有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考核指标不完善,工作指标考核落不到位,经济核算不科学等突出问题,尤其是许多医院没有实行全成本核算和全方位的技术目标责任制,造成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着经济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落实程度不够的问题,且长时间得不到改善,严重影响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范围、管理重点、管理应用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发展和提高。为了适应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提出的要求,必须要有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新体制与之相适应,这从客观上要求公立医院进一步强化经济管理,全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体系。强化经济核算是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要实现经济管理目标,公立医院就必须强化科室成本核算及经济管理。一是要选择适宜的经济管理模式,如将现行的经济管理科、财务科、信息科的经济管理职能合并为一体,实行统一领导、形成以财务管理为龙头、会计核算为基础、成本核算为手段,进而对全院科室进行全面指导的高水平全覆盖的经济管理体系。二是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逐步建立起一支懂成本核算的科室经济管理队伍。三是要强化经济管理在科室增收节支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指导科室落实经济管理计划,实现经济核算目标。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公立医院在医疗经营过程中各类经济活动计划的数量表述,是控制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考核所属科室经营业绩的标准。推行全面预算对提高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切实抓好成本费用控制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只有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充分发挥公立医院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降低财务风险,保证公立医院资金的需求,提高资金使用率。
(2)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评价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要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编制季、月滚动预算,并建立每周资金调度会,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等例会制度,做到适时监督和适时控制,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3)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体系
实践证明,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公立经济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医院生存和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成本核算工作的深度和层次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成效。当前,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管理控制体系,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构建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资产管理平台,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性服务。
逐步建立成本中心、业绩考核中心,实现成本的可控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转移价格,明确成本费用归集。
(4)强化公立医院成本管理责任制
完善公立医院支出约束机制,实行以节支降耗为主要内容的科室成本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善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支出控制体系,充分引入激励机制,将科室的成本消耗与科室、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增强职工的经营意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实行责任会计核算,建立各级责任中心,规定责任范围,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责任成本的控制和考核,成立内部结算中心。
(5)实行全成本核算
树立全成本经营管理理念,明确推行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促进公立医院优质、高效、低耗。
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快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包括成本核算机构、核算范围、核算内容、核算对象、核算方法等一整套的核算体系,保证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有章可循,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建立健全院、科、组三级核算体系,实行全成本核算。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公立医院面临着深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经济管理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再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当前必需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从更高的层次构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新体系,开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