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现状的分析
市公司非财务信息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也构成了证券市场信息公开化中的重要一环。国内外学者也对非财务信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一定的研究结论。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阐述,指出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不足和改革的方向。
一、非财务信息简介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这些信息一般包括:(1)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企业关联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2)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成本指标、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3)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包括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分析、企业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对财务报表中非常项目的形成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分析与说明;(4)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5)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环境责任指标、减少耗用稀有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措施与效果、人力资源信息、企业经营对当地社会影响等;(6)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能力,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员工能力、资源利用情况。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可依据年报、中报、临时报告、招股说明以及新闻发布会等作为载体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加以说明。本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的非财务信息。
二、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现状
(一)强制性披露居多,自愿性披露很少,整体上披露不足。
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遵循一定的格式,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格式》)。《格式》中对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和格式作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但是《格式》中要求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只是一部分非财务信息,有些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并没有包括在其中,如经营业绩指标中的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所以说,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信息量整体上存在不足。
除了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格式》所要求的内容要披露之外,部分上市公司还要披露一些特定的非财务信息报告,如内部控制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8年5月14日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是为了加强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和披露。由此来看,我国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主要是出于监管机构的强制性要求。证监会和交易所只要求部分上市公司披露此类非财务信息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积极自愿披露此类信息。上市公司只是单纯为了达到要求而披露,而并不是出于尽可能多的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很少会主动自愿地披露非财务信息。而且上市公司这种非自愿的思想并不是立即能够改变的,所以强制性为主导的披露监管模式还将会存在很久。
(二)非财务信息披露量具有行业特征。
我们在选取了10个行业的5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不同行业非财务信息的平均披露量有所不同。在我们选取的钢铁行业、地产行业、金融行业、能源行业、电器制造业这五个行业中,钢铁行业和能源行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量平均值远大于其他三个行业。究其原因,是因为钢铁行业和能源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较大,尤其是对环境安全负有很大的责任。这类企业普遍被要求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和环境信息的披露,甚至于宝钢还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也明确指出“对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矿产开发等对环境影响较大行业的公司,应当披露以下第(1)至(7)项所列的环境信息,并应重点说明公司在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方面的工作情况:(1)公司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2)公司年度资源消耗总量;(3)公司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4)公司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5)公司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6)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处理、处置情况,废弃产品的回收、综合利用情况;(7)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
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针对不同行业的自身特征,在制定不同行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规范和标准时应该因地制宜,不要试图制定出一个类似于企业会计准则那样的万能标准,可以分行业大类进行标准的补充和修改。
(三)同行业中不同公司披露动机不同。
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动机存在不同,在同一行业内,不同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也存在较大差异。
图一房地产行业非财务信息披露量与利润总额的关系
图二钢铁行业非财务信息披露量与利润总额的关系
我们在每个行业中各选取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分析每个行业中非财务信息披露量与公司利润总额的关系。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房地产行业和钢铁行业的分析图。从图中可以得出利润总额在行业中位于先列的企业一般来说非财务信息披露量较多。同时我们也看出利润总额在行业中很低的企业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动机也比较强。究其原因,利润总额在行业中位于前列的企业是行业的领导者,他们一般引领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行业中最受关注的一批企业。所以企业自身愿意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来引起投资者对企业自身及行业的关注和投资欲望。行业中利润总额很低甚至于为零或者负数的企业为什么非财务信息披露量也相对较高呢?其实很好理解,一个上市公司当它的财务数据对投资者不那么具有吸引力时,只能大量向投资者展示非财务信息以表示企业还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利润总额比较少只是暂时的,企图吸引投资者关注其未来的潜力。
三、对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改革趋势的建议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完善,非财务信息披露也会逐渐规范。针对调查中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我们认为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改革可以趋向于以下三个方向。
(一)以强制性披露为主,鼓励自愿性披露,力争全面披露。
由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都不是十分成熟,所以短期内不可能只采取鼓励上市公司自愿进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必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以强制性披露为主,鼓励自愿性披露。在鼓励自愿信息披露的同时, 还建议提供相应的指南,使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指南应该不断补充和完善,力争全面提供非财务信息。
(二)披露的规范和要求应予以标准化。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客观上需要一套标准和指南来进行引导和规范,类似于《格式》所做的要求,但这套标准应尽量包括所有的非财务信息,这就要求证监会和交易所等监管机构全面总结、高瞻远瞩,制定出具有一定超前性、全面的规范。
(三)披露的规范和要求应结合具体的行业状况。
鉴于不同行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侧重点不同,所以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需要制定的是一套标准而非一个标准,标准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针对能源行业和钢铁行业要求其必须披露有关环境和社会责任的信息;对于金融业,要求其必须披露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对于高科技企业,要求其评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只有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更加切合投资者的需求。
四、结语
本文站在对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监管的角度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和改革趋势。监管机构必须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监督。这也是证券市场得以完善的最根本原因。此外,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观念也要成熟起来。投资者应该认识到非财务信息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从各种途径得来的各方面信息。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沟通时, 针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加强非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制定更加积极的信息披露战略。